本书是人类学经典著作之一,堪与列维-斯特劳斯和伊里亚德的伟大作品同列。 在本书中,特纳通过在非洲恩丹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将仪式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进行了诠释。特纳拓展了“阈限”与“交融”的概念,发展了传统的结构主义。与之同时代的范·杰内普、马克斯·韦伯、涂尔干等都曾经试图把所有的文化行为统一在超级结构里,提出涵盖全体的普遍化模式,特纳则突破了传统静态的社会结构的研究,把仪式放在运动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他把社会看作是交融与结构的辩证统一,从而有“分化-阈限-再整合”的过程,是结构与反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维克多·特纳(1920-198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活跃和多产的人类学家。他在恢复人们对比较宗教学的兴趣及开创“符号人类学”的研究方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是与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分庭抗礼的象征人类学家。
特纳于1920年出生于苏格兰。1950年4月离开罗得西亚-利文斯通社会学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for Sociological Research)之后,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职务,一直到1963年。不过他著述最丰的那几年是在美国度过的: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学,然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最后是在弗吉尼亚大学。1983年他在弗吉尼亚大学逝世。其代表作有:《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1957)、《符号森林》(1967)、《苦难的鼓声》(1968)、《仪式过程》(1969)、《戏剧、场和隐喻》(1974)等。
特纳此书关注两个结构,一个是“结构功能”之“结构”,可以说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位置等等。一个是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也就是语义结构,只不过社会结构关系也构成语义结构的一个二元组合。 书中主要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女性不孕仪式。这个仪式就是展示一个社会结构统一...
评分1966年4月5日至14日,维克多•特纳在罗彻斯特大学的摩尔根讲座上进行了四次演讲,以此为基础,他的《仪式过程》一书得以面世。 此书主要涉及了“阈限”与“交融”两个概念。特纳将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三章前半部分,“主要讲述恩丹布仪式的象征性结构...
评分1966年4月5日至14日,维克多•特纳在罗彻斯特大学的摩尔根讲座上进行了四次演讲,以此为基础,他的《仪式过程》一书得以面世。 此书主要涉及了“阈限”与“交融”两个概念。特纳将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三章前半部分,“主要讲述恩丹布仪式的象征性结构...
评分人类学和我的普通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1.去偏见。在众生平等的角度,人类学是比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更辽阔、视角平行的一个学科。 作为学科门外人,本书之前,只粗粗读过列维·施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是很开阔眼界的。过往接触信息中对感性和理性的所有消极片面的偏见,...
评分一. What is Liminality and Communita ? 其实全书的主旨在题目里已经有很好的概况,《The Ritual Process-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维克多特纳这位能与“格尔茨分庭抗争”的象征人类学家通过非洲恩丹布部落的田野考察,总结出阈限(liminality)与交融(communita)...
每次读都好似以前没读过。。结构主义的东西总是贼有趣、不尽言。。可能因为俺是初学者吧,乐点低。。
评分cult association居然翻译成“秘密会社”,开玩喜呢……
评分Turner的理论是必读的
评分“das Zwischenmenschliche”
评分: B933/252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