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江河

萬古江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文藝齣版社
作者:許倬雲
出品人:
頁數:356
译者:
出版時間:2006-6
價格:33.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13022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許倬雲
  • 中國曆史
  • 文化
  • 中國
  • 文化史
  • 萬古江河
  • 中國史
  • 曆史
  • 文化
  • 長江
  • 文明
  • 古代
  • 地理
  • 人文
  • 傳承
  • 典籍
  • 長河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江河流域的擴大比喻文化的進展,從中國文化發軔的地理空間開始談起,論及史前時期中國文化的多元發展與分閤,然後再細述中國文化在不斷的衝突與融閤中,一步步擴大進入世界體係的曆程。全書以中國文化麵對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帝國壓力下的“百年蹣跚”為結束。涉及的內容極為豐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等。更重要的是,本書不但擺脫瞭中國文化本位主義,也著重於庶民觀點及大區域文化的比較研究,每每以全球文化的高視點,來詮釋多元、復雜的中國文化發展曆程。其視野之開闊、思路之寬廣,實為相關著作中所僅見。

作者簡介

許倬雲,把嚴謹、精深的學術內容,能闡釋得舉重若經,又能敘述得深入淺齣,非大學者不能為。許倬雲這位享譽國際的著名曆史學傢,就是這樣一位學貫中西曆史、識跨不同學科的大學者。 許倬雲,1930年齣生於江蘇無锡,自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後,先後執教於我國颱灣大學、美國匹茨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的講座教授,1986年,他榮任為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許倬雲著述等身,不但在中國文化史、社會史和中國上古史等領域有精深造詣,同時也嫻熟西方曆史,更善於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治史,著有《求古編》、《Ancient China in Transition 》、《漢代農業》、《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等近40部專書。

目錄資訊

古代以前:中國地區考古略說
第1節 孕育齣中國文化的自然地理
第2節 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
第3節 農業與聚落
第4節 新石器文化的區係類型及聚閤過程
第5節 古代傳說與族群分閤
第6節 復雜社會的齣現
第7節 中國古代文化與兩河古代文化發展的比較
中國文化的黎明(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3世紀)
第1節 進入青銅時代
第2節 古代文化核心的商文化
第3節 華夏文明體係--西周封建與“三代”觀念
第4節 中國秩序的發展與重組--地方文化與融閤
第5節 中國思想體係的核心成形--孔子學說及諸子百傢的辯證發展
第6節 南方的興起--長江流域的發展及其與中原的融閤
第7節 編戶齊民:國傢組織與人民生活
第8節 生活資源與生活方式
第9節 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特色
中國的中國(公元前3世紀--公元2世紀)
第1節 普世國傢體製
第2節 精耕農業與市場網絡
第3節 中國文化體係的整閤
第4節 民間的信仰
第5節 北疆遊牧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接觸
第6節 走嚮南方
第7節 佛教傳入中國與道教的形成
第8節 秦漢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第9節 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比較
東亞的中國(公元2世紀--公元10世紀)
第1節 秦漢帝國的崩解
第2節 中國與周邊民族
第3節 佛教的影響
第4節 文學與藝術
第5節 天文、數學與醫藥
第6節 中古的衣食住行
第7節 經濟形態的轉變
第8節 民族關係
第9節 中國對外關係
第10節 唐帝國與伊斯蘭帝同的比較
亞洲多元體係的中國(公元10世紀--公元15世紀)
第1節 中古後期的中國與列囝體製
第2節 北族政權與漢人世界
第3節 東亞經濟圈的形成
第4節 經濟與多元網絡
第5節 宋代以來的知識階層
第6節 思想的多元與整閤
第7節 近古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第8節 近古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第9節 近古中國與東亞轉型的特色
進入世界體係的中國上篇(公元15世紀--公元17世紀)
第1節 明代中國文化體係的僵化
第2節 人口與生活資源
第3節 大海波濤
第4節 第一波西潮
第5節 明代的工業
第6節 明代的市場經濟
第7節 南北經濟社會的差異
第8節 明代思想的轉變
第9節 明代中國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
第10節 明朝時的颱灣
進入世界體係的中國下篇(公元17世紀--公元19世紀中葉)
第1節 清帝國的性質
第2節 颱灣的開發文化衝突問題
第3節 清初民族與
第4節 清代學術風氣
第5節 民間社會組織方國傢的關係
第6節 中國與西方國傢的關係
第7節 清代的商業活動的文化接觸
第8節 中國與西方
第9節 通俗文化
第10節 當時的歐洲
百年蹣跚(公元19世紀中葉--公元20世紀中葉)
第1節 內憂與外患
第2節 中國近代經濟的改變
第3節 教育製度的改變
第4節 近代中國的武化觀象
第5節 都會文化的勃興
第6節 時代思想與文化變遷
第7節 中國近代革命與俄國革命的比較
第8節 中國維新運動與日本明治維新的比較
第9節 颱灣百年的變化
後言
圖錶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7月17日,选一本书作为纪念。今天是父亲的忌日。上午,我在八宝山。任继愈遗体告别。我没有戴眼镜。穿了一身白莲花。07年10月在杭州买的。今天,北京一直在下雨。 思念,是这样一种感情。眉毛微微抬起。瞳孔在张大。仿佛里面有另一个瞳孔。只用于看着过去。嘴唇控制不住的蠕动...  

評分

評分

評分

许先生一如既往的用他的理论,精耕农业、网络和文官体系来讲述中国历史,只不过这次讲的比较长,从头到尾了。大众读物,自然没什么深度,但学术性、思想性并不缺乏。此书作为中学教科书或者大学通识教育的教科书是在合适不过的了,最好能搭配着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来看,弥补...  

用戶評價

评分

醜。

评分

這種泛泛而談的寫法讀起來真是boring啊

评分

"闡述舉重若輕,敘述深入淺齣",實不虛言也.

评分

大傢小書。讀來輕鬆,令人手不釋捲。可惜在大陸的簡體版選錯瞭齣版社,不僅有一篇不知所雲,廣告連篇的序言,後麵還印上整整兩頁的廣告。看來還是得買本颱灣漢聲的版本。

评分

可以直接做教科書的中國簡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