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湖北浠水人。 徐复观在抗战时期曾师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中国,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从此下决心去正从学。其为学不喜行而上学的哲学,以为探讨中国文化不能离开具体平实的现实世界,着重于历史时空中展现的具体世界。徐复观在先秦两汉思想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张要在中国文化中找出可以和民主衔接的内容,力图揭示历史上个人主义与专制政体、道德与政治的对立和冲突。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认为儒家思想在长期专制压迫下必然回歪曲和变形,说明专制政体压歪和阻遏了儒家思想的正常发展,却不能说儒学就是专制的“护符”。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始于殷周之际,以人性论为其主干,而孔、孟、老、庄及宋明理学家的人性论就是中国人性思想的主流。提出一种不同于宗教恐怖绝望意识的“忧患意识”概念,认为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的激发下产生了中国的道德使命感和文化精神,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公孙龙子讲疏》、《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国经学史基础》、《中国艺术精神》、《石涛研究》、《中国文学论集》等。
本书汇集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所有的重要文学论著,题材多、涵盖丰富,完整地反映了著者对于传统中国文学发展之内在史脉、流变经过、基本风貌,以及对一系列义理争辩和诸多重要作家、作品之评估的独家见解。其超越前人的特色,大体在于:一,坚持从具体材料的研究入手,创造性地把文献学作业引入文学史研究的范畴;二,跨越以往多将文学研究对象限制在“俗文学”的藩篱,多方发掘文言典籍中的文学富藏;三,摒弃以今识古偏颇和“进化”观念的盲目套用。成果累累,不惟独具拓宽和掘深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发凡起例之功,而且在文献考证及思想把握的态度于方法上,亦能对众多好学深思之士及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发生多方面的启迪作用。兹编入文库,用彰名牌。
大概因为他在台湾是骂过胡适的 对他一点认识都没有 可以说是有成见多些啦 但毕竟人家是学者 不是骂骂人就可以下笔的
评分大概因为他在台湾是骂过胡适的 对他一点认识都没有 可以说是有成见多些啦 但毕竟人家是学者 不是骂骂人就可以下笔的
评分大概因为他在台湾是骂过胡适的 对他一点认识都没有 可以说是有成见多些啦 但毕竟人家是学者 不是骂骂人就可以下笔的
评分大概因为他在台湾是骂过胡适的 对他一点认识都没有 可以说是有成见多些啦 但毕竟人家是学者 不是骂骂人就可以下笔的
评分大概因为他在台湾是骂过胡适的 对他一点认识都没有 可以说是有成见多些啦 但毕竟人家是学者 不是骂骂人就可以下笔的
有几篇的讨论还是比较新的,总体内容深度来看,书名是大了点了,不如他的《中国艺术精神》。
评分还是不错的。关于隔与不隔,大概能体会到个中深意,但是自己不能讲明白的。还有玉谿生的《锦瑟》可以借之一品。好久没读书了,本来也只为了第二日的语文考试找一点许久未得的感受,因此粗略地读过罢了。还是有些饥渴的。
评分选读过文赋、文心的部分。文体论虽然现在批判很多,但是徐氏将问题带回文本自身的影响无疑是很好的。和黄侃争辩“道”的意义无多大必要。原道篇意不在此。
评分还是不错的。关于隔与不隔,大概能体会到个中深意,但是自己不能讲明白的。还有玉谿生的《锦瑟》可以借之一品。好久没读书了,本来也只为了第二日的语文考试找一点许久未得的感受,因此粗略地读过罢了。还是有些饥渴的。
评分选读过文赋、文心的部分。文体论虽然现在批判很多,但是徐氏将问题带回文本自身的影响无疑是很好的。和黄侃争辩“道”的意义无多大必要。原道篇意不在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