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復觀(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觀,後由熊十力更名為復觀。湖北浠水人。 徐復觀在抗戰時期曾師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中國,必須先救學術”的思想,從此下決心去正從學。其為學不喜行而上學的哲學,以為探討中國文化不能離開具體平實的現實世界,著重於曆史時空中展現的具體世界。徐復觀在先秦兩漢思想史研究方麵頗有建樹。主張要在中國文化中找齣可以和民主銜接的內容,力圖揭示曆史上個人主義與專製政體、道德與政治的對立和衝突。強調對中國封建專製主義與傳統思想文化應加以區分,認為儒傢思想在長期專製壓迫下必然迴歪麯和變形,說明專製政體壓歪和阻遏瞭儒傢思想的正常發展,卻不能說儒學就是專製的“護符”。認為中國傳統思想始於殷周之際,以人性論為其主乾,而孔、孟、老、莊及宋明理學傢的人性論就是中國人性思想的主流。提齣一種不同於宗教恐怖絕望意識的“憂患意識”概念,認為正是在這種憂患意識的激發下産生瞭中國的道德使命感和文化精神,它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主要著作有:《中國人性論史》、《兩漢思想史》、《中國思想史論集》、《公孫龍子講疏》、《儒傢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國經學史基礎》、《中國藝術精神》、《石濤研究》、《中國文學論集》等。
本書匯集著名學者徐復觀先生所有的重要文學論著,題材多、涵蓋豐富,完整地反映瞭著者對於傳統中國文學發展之內在史脈、流變經過、基本風貌,以及對一係列義理爭辯和諸多重要作傢、作品之評估的獨傢見解。其超越前人的特色,大體在於:一,堅持從具體材料的研究入手,創造性地把文獻學作業引入文學史研究的範疇;二,跨越以往多將文學研究對象限製在“俗文學”的藩籬,多方發掘文言典籍中的文學富藏;三,摒棄以今識古偏頗和“進化”觀念的盲目套用。成果纍纍,不惟獨具拓寬和掘深中國文學史研究的發凡起例之功,而且在文獻考證及思想把握的態度於方法上,亦能對眾多好學深思之士及廣大的文學愛好者,發生多方麵的啓迪作用。茲編入文庫,用彰名牌。
大概因为他在台湾是骂过胡适的 对他一点认识都没有 可以说是有成见多些啦 但毕竟人家是学者 不是骂骂人就可以下笔的
評分大概因为他在台湾是骂过胡适的 对他一点认识都没有 可以说是有成见多些啦 但毕竟人家是学者 不是骂骂人就可以下笔的
評分大概因为他在台湾是骂过胡适的 对他一点认识都没有 可以说是有成见多些啦 但毕竟人家是学者 不是骂骂人就可以下笔的
評分大概因为他在台湾是骂过胡适的 对他一点认识都没有 可以说是有成见多些啦 但毕竟人家是学者 不是骂骂人就可以下笔的
評分大概因为他在台湾是骂过胡适的 对他一点认识都没有 可以说是有成见多些啦 但毕竟人家是学者 不是骂骂人就可以下笔的
第一句話:徐復觀依然難讀。讀佛觀先生的書,首先要進得去,進不去在外麵遊蕩,終究沒有快感。但要進去,又需要廣泛的知識作為潤滑...咳咳...因為佛觀先生興趣廣泛,加上其人對文獻的使用側重於義理引用,所以,在其廣泛的興趣下,對文獻旁徵博引就直接導緻讀者需要讓自己的腦力全力運轉起來。佛觀先生講作者與世界的關係及世界與讀者的關係講得特彆好(讀瞭一大堆文學理論,從來沒見過講得這麼賅博精準的!),而在作者與作品的關係上,佛觀先生從精神入手,符閤他一貫的思想角度治學方式。對「詞話」的「境界說」的評價,私以為先生鑽牛角尖瞭。關於「氣」的問題,《中國藝術精神》中有論,但此書更進一步!讀完,依然不能原諒孟老夫子。「文心」和「紅樓」部分我都直接跳過瞭。讀佛觀先生的書,一旦進去瞭...咳咳...就會贊嘆其天纔。
评分I206/X741B
评分徐復觀可真是猛人啊。。。
评分徐復觀可真是猛人啊。。。
评分當得起這個書名,徐先生對中國文化抱有之責任感以及深湛之理解讓中國文學藝術精神在任何時代都顯得十分鮮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