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犹太人。他是20世纪罕见的天才,真正的天才,是“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本雅明的一生是一部颠沛流离的戏剧,他的卡夫卡式的细腻、敏感、脆弱不是让他安静地躲在一个固定的夜晚,而是驱使他流落整个欧洲去体验震惊;本雅明的孤独是喧哗和运动背景下的孤独,这种孤独令人绝望,又催发希望,本雅明的写作就永远徘徊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大众和神学之间,这种写作因此就获得了某种暧昧的伦理学态度。暧昧正是本雅明的特性之一,他的身份,他的职业,他的主题,他的著述,他的信仰,他的空间,他的只言片语,都是不确定的,都是难以分类的。真正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他的博学、才华和敏锐的辩证融会,正是这种融会,留给了20世纪一个巨大背影和一个思考空间。
1940年,本雅明在西班牙边境小镇自杀,这个小镇也是三年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经历了西班牙内战后,历尽艰险,从此处脱身去法国的地点。
《单行道》意象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如加油站、邮票交易、中国古董甚至梦境等。作者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的处理并不是简单的堆积和罗列,而是推翻固有的概念思维,深入事物的本质,以探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书中文章饱含哲理性思维,寓意深刻,是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的哲学、文学、政治和社会等诸多领域现实问题思考的结晶,依然对当今世界的学术、思想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这条路/叫阿西娅拉西斯街/是她作为工程师/使这条街整个地穿过了作者 《單行道》的題記。還能說什么呢?這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話。 本雅明有一些浪漫主義,智慧,但同時又很執拗,我猜他是土象或者風象。搜到他的出生日期是1892年7月15日。那就是巨蟹座,水象。 “...
评分还好这并不是我读的第一本本雅明。 其实译者翻译问题出在诠释。本雅明的理论怎么能诠释呢! 而且译者有时候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的趋势。 反而让人很难理解。 总之决定再换个版本的单行道看看。
评分我小时候曾在电影院边生长过好长一段时间,在没有门票的时候,对于得其门而不入的苦恼我是深有体会-----虽然到最后我几乎总能找到进去的办法。在读《单行道》的时候,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回来了------直到本雅明在第十三号开头便说“书和妓女都能被带上床”,我才开始拨开...
评分本雅明的这系列书,当时一下子买下了全部。 读罢,更喜欢《迎向灵光消失的年代》。翻译此书的,是台湾的林志明老师。林志明老师本科的专业是外文学,其后又于法国高等社会科研究院获得了艺术与文学体系研究的硕士和博士。本雅明的身上杂糅了哲学家的缜密和艺术家...
评分尼采说,有些人要等到死后才出生。瓦尔特•本雅明就是这样的人。本雅明1892年生于德国柏林,父亲是德裔犹太人,一个成功的古董商。本雅明曾先后在弗莱堡、慕尼黑、柏林和波尔尼等大学研究哲学。27岁时他获得博士学位,但后来他试图以《德国悲剧的起源》在法兰克福大学获得教...
干净的译本。(王才勇的译后有小部分可看,大部分属画蛇添足或没话找话,不如索性不要。)比较通顺(但仍有不少于20个句子翻译的如坠云雾)。另:在《扩展》之“迟到的孩子”一节中有几句话译掉了,不知为何。
评分#每周一书#7.17-7.23
评分翻译有什么问题?觉得翻译有问题不妨阅读《结构主义批评》系列中译西方理论书。私以为这本中译本已经足以让我垂涎本雅明洞察与文采兼具之才华了。
评分这样写的东西其实太轻易。其实是聪明人来从事的较为消遣的工作,可怜的是那些解释者。
评分#每周一书#7.17-7.2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