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派”谱系

“学衡派”谱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沈卫威
出品人:
页数:560
译者:
出版时间:2007-08-01
价格:6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9245256
丛书系列:鹅湖学术丛书
图书标签:
  • 学衡派 
  • 历史 
  • 沈卫威 
  • 思想史 
  • 学衡 
  • 学术史 
  • 文化 
  • 吴宓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正如同巴赫金所言,思想不是独白,而是多种声音的对话交流。借用雷纳·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第六卷中对白璧德的评价,这里可以说,“学衡派”不论存在什么局限性,也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因为他们“维护了评判的自由:批评的必要性”。你我可以不同意他们所说的具体意见,但要尊重他们说话的权利。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该书的特点是史料扎实,沈卫威老师在史料的挖掘和阐发上很有功力。跟学衡派有渊源的报刊,大学,人物在这本书中做了相对详尽的介绍。期间对吴宓和学衡期刊介绍并不占主体,但与学衡杂志有关系的《史地学报》、《大公报·文学副刊》、《国风》、《思想与时代》,与吴宓或学衡杂...

评分

该书的特点是史料扎实,沈卫威老师在史料的挖掘和阐发上很有功力。跟学衡派有渊源的报刊,大学,人物在这本书中做了相对详尽的介绍。期间对吴宓和学衡期刊介绍并不占主体,但与学衡杂志有关系的《史地学报》、《大公报·文学副刊》、《国风》、《思想与时代》,与吴宓或学衡杂...

评分

该书的特点是史料扎实,沈卫威老师在史料的挖掘和阐发上很有功力。跟学衡派有渊源的报刊,大学,人物在这本书中做了相对详尽的介绍。期间对吴宓和学衡期刊介绍并不占主体,但与学衡杂志有关系的《史地学报》、《大公报·文学副刊》、《国风》、《思想与时代》,与吴宓或学衡杂...

评分

该书的特点是史料扎实,沈卫威老师在史料的挖掘和阐发上很有功力。跟学衡派有渊源的报刊,大学,人物在这本书中做了相对详尽的介绍。期间对吴宓和学衡期刊介绍并不占主体,但与学衡杂志有关系的《史地学报》、《大公报·文学副刊》、《国风》、《思想与时代》,与吴宓或学衡杂...

评分

该书的特点是史料扎实,沈卫威老师在史料的挖掘和阐发上很有功力。跟学衡派有渊源的报刊,大学,人物在这本书中做了相对详尽的介绍。期间对吴宓和学衡期刊介绍并不占主体,但与学衡杂志有关系的《史地学报》、《大公报·文学副刊》、《国风》、《思想与时代》,与吴宓或学衡杂...

用户评价

评分

动不动就引用一段曼海姆萨义德的话,问题是引用得很不贴切很鸡肋,总之废话太多,有失剪裁。

评分

材料和历史很详实。但是我实在不喜欢本书的理论体系。布迪厄和卡尔·曼海姆:多数关于知识界的历史研究差不多都可以用。真正有理论关切的研究不会在理论框架上这样敷衍了事。

评分

理论用得有些不伦不类,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到布尔迪厄的场域,就像借个名词然后自己信笔由缰,毋论满篇的卡尔·曼海姆了。核心观点:学衡派作为东方人文主义和对来自西方唯科学主义、文学的浪漫主义和文化自由主义的抵抗,尤其反对新文化以后以西方世界为参照所建立起来的话语霸权,有自己的一套文化观念和思想方法。本书指出了学衡派知识谱系和道德谱系对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的作用。说明现代人文主义思潮保守的反现代化困境,和最终由民族主义意识的褊狭和道德救国的偏至,而陷入国家观念的强化而拥护极权统治的境地。

评分

很扎实的历史学著作,沈卫威搜罗史料很全,披沙拣金,偶有新意。但问题也不少:1.作者为研究胡适出身,对胡适感情太深,于是对于胡的对手学衡派没有“同情之理解”,尤其是对梅光迪、吴宓、柳诒徵等人评价酷烈,有失公允。2.乱用“场域”(Pierre Bourdieu)等流行术语,又不遵循其原意,显得不伦不类。3.内容与书名不匹配,大学校史、文科教育等于“学衡派”无关的内容太多。4.作者似乎不懂外语,引用了国内很多佶屈聱牙的西方译著的内容,诸如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但总体来说,在当代中国稀烂的学术界算是不错的学术著作。

评分

《学衡》真是吴宓一个人的《学衡》,学术事业太艰难了。以后若是要写学衡的稿子,也就是吴宓了吧。 至于本书,重在叙事,对历史的分析与阐释较少,而且引用的理论用的不伦不类,在文中特别突兀。可当作材料库与参考书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