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布卢姆(1930-1992),美国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及翻译家,195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特拉维夫大学、多伦多大学,后回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任教授。著作有《莎士比亚的政治学》(1981)、《巨人与侏儒》(1990)、《爱与友爱》(1993)等,译著包括卢梭的《爱弥尔》(1979)及柏拉图的《理想国》(1990)等。
本书论证现代民主的起源,品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意图及其得失,考察当代美国心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联系,批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机。
写字的瞬间,问哲学系毕业的同事:“你会不会突然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 “不会”。 最近我的状态就沉浸在“没有意思”世界里。尽管早在以往阅读中,不止一个作家耐心而又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任何寻找意义的尝试都是徒劳。以自己的思辩能力、独立...
评分Alan Bloom这本书是为我们这个患了平庸病和浮躁病的时代把脉和听诊。 自由民主制度导致了没有节制的宽容,使了善恶沦为了中性的【价值】,人沦为舆论的奴仆。相对主义又必将导致虚无主义(又可参见布鲁姆的老师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与历史》中的论证)。在这样的情形下,当代...
评分艾伦•布卢姆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列奥•施特劳斯学派“第二代掌门人” ,《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布卢姆教授在这本书中通过分析论述想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源自德国而流行于当时美国的历史主义、相对主义、科学主义,正在使美国陷于虚...
评分这本《美国精神的封闭》一年前就看完了。当时本来想写篇书评,后来因为俗务缠身,就耽搁了。前两天,收拾书柜,又看见了它。重新翻了翻,读了几页,感觉依然良好。 实际上,当初读的时候,刚开始我非常不喜欢。艾伦·布鲁姆有那种文化老人的神经质,絮絮叨叨,什么都...
评分因为开放,所以封闭 ——读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金浪 评述艾伦•布鲁姆的这本《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从来就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1987年该书的出版在美国构成了一个轰动性的事件,除了盘踞畅销书榜首长达一年之久外,在学术界内的影响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
重读了当年不喜欢/难以理解的第一章。部分打脸。部分仍然觉得不feasible。【吸引我的反复出现的四个字只有:“追寻完美”(的心灵)】
评分牛逼死了。
评分只有在拥有了这般水准的教师之后,大学才能够成为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评分二战后的美国,被两个德国人框住了命运。原来这个论断是从这里来的。
评分从美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庸俗化、实用化,来谈美国精神的封闭和衰落。作者的研究态度非常让人赞赏,要谈民主制度对高等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首先就用专门一章的章节从政治哲学角度谈民主制度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异变,使得他的论述非常具有说服力。在对诸多政治哲学家的论述,以及对当下美国文化生态种种现象的评判之中,妙言警句层出不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国这个国度既能催生诸多新自由主义学者,也能出现乔姆斯基、布鲁姆这样对民主和自由的弊端强烈批判的左派思想家,这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