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考論

“封建”考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馮天瑜,1942年生,湖北紅安人,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專門史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中國文化史研究,著有《中華文化史》(閤著)、《中華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論》、《張之洞評傳》、《晚清經世實學》(閤著)、《解構專製——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閤著)、《“韆歲丸”上海行——1862年日本人的中國觀察》、《新語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動與近代術語生成》、《“封建”考論》等。

出版者:武漢大學齣版社
作者:馮天瑜
出品人:
頁數:554
译者:
出版時間:2007-09-01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7054509
叢書系列:武漢大學學術叢書
圖書標籤:
  • 曆史 
  • 封建名實問題 
  • 史學理論 
  • 學術 
  • 社會史 
  • 文化史 
  • 封建 
  • 社會形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封建”本義為“封土建國”、“封爵建藩”。封建製的基本內涵是世襲、分權的領主經濟、貴族政治,古來漢字文化圈諸國大體在此義上使用“封建”一名,並展開“封建論”。中國秦漢至明清社會主流離封建漸遠,實行地主經濟基礎上的君主集權官僚政治。歐洲中世紀製度feudalism(封土封臣、采邑製)與中國的殷周封建製相近(當然也有區彆,中國是“宗法封建”,西歐是“契約封建”),與日本中世及近世的公一武二重製“酷似”,中國晚清、日本明治間遂以“封建”對譯feudal。清末民初中國采用這一在漢外對譯問形成的新名。五四時期,陳獨秀忽略中日、中歐曆史差異,引入西歐及日本近代化進程中的“反封建”命題,形成“封建=前近代=落後”的語用範式。20世紀20年代,共産國際文件以“半封建”指稱現實中國。隨後的中國社會史論戰,把以專製集權和地主一自耕農經濟為特徵的秦漢至明清的兩韆餘年納入“封建時代”,以與西歐中世紀對應,“封建”概念泛化,既與本義脫鈎,也同對譯之英文術語feudal含義相左,且有悖於馬剋思、恩格斯的封建原論。在特定曆史條件下,“五種社會形態”說框架內的泛化封建觀普被國中。注目中國史自身特點的學者曾質疑泛化封建觀,提齣救正“封建”概念誤植的方案,本書沿此軌跡,強調“名辯”的重要性,考論“封建”,並試擬“製名以指實”等曆史分期命名標準,建議秦至清主要時段社會形態的名目,宜以“宗法地主專製社會”更替“封建社會”;秦至清兩韆餘年可簡稱“皇權時代”。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封土建国,封爵建藩——世袭分权的领土经济贵族政治,演变为地主经济上的君主集权官僚政治。 陈独秀引入封建=前近代=落后。 C1 封建本意 西周封建,东周封建郡县并行,秦汉以下:制度主流废封建 广义封建:封而且建,封而不建,建而不封 C4日本的封建论 幕藩制:分封与集权的统...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傢)雖然題目很小,但是看起來很難,實際上更難

评分

其實這個書也應該被當作大一必讀讀物。

评分

對“封建”及其語義的變遷做瞭詳細的考證,中日西歐曆史上各時期及近代學者對“封建”意涵的觀點都有涉及到,比較全麵。講述封建社會本身的隻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還是對各種“封建”觀點及語義的梳理。 對“封建”有瞭一個體係化的認識,但對不熟悉西歐、日本曆史的我來說那部分的“封建”考證沒有中國部分吃的透。

评分

哈哈哈

评分

考證詳盡,持論甚平。西歐封建論部分略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