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达 1985年至1987年留学于德国波恩大学,学习比较文学与德国文学。1992年在美国马里兰州的Towson State University任客座教授,并顺访Dickinson College,教授中文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现从事专业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人文化研究所所长,美国Consortium Universities驻北京文化教育项目北京中国学中心高级学术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理事。熟练运用英、德两种语言。主要专著有《企业的良心》(1990),《尼采美学思想》(1992,1997,获冯至德语文学研究二等奖、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学者研究成果奖),《卡夫卡传》(1992),《城堡里的迷惘求索:卡夫卡传》(1994),《海明威》(1999),《卡夫卡》(1999),《人论与文学》(合作,2000),《诗意的叛逆》(2002)。主要译著有卢卡奇《小说理论》(1988),韦勒克《现代文学批评史》(五,合译,1991),亨利·米勒《南回归线》(1995),德里达《立场》(1998),《尼采散文》(2000,2001),《黑色的春天》(2004),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2005)等。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均以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尼采的美学观影响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
首先说明一下,这篇不是读后感,充其量是读书笔记。近来越发觉得自己的记忆力衰退厉害(还年轻啊,咋整- -……),所以很有必要对自己的阅读作些札记,不然以后除了书名外,其余没准都忘个一干二净。而豆瓣的短评有万恶的字数限制,没辙,唯有以书评形式来记录吧。 接着说明的...
评分一、赫拉克利特:人间智者 人居世间如扁舟行于沧海,时刻面临着孤独与虚无的恐惧,然而恰恰是为了克服这样的恐惧,“伟大者必须永恒”却成了人类发自肺腑的执着呼唤。似乎,惟有借自己的成就与名声方可超越时间与死亡,永远被后代铭记,惟有伟大者的永恒能够使生存显得可以理...
评分这是在读书过程中的一点想法, 写出来主要是想能跟大家一起探讨,得到更大的进步。 《悲剧的诞生》笔记 V1.0 好吧,我觉得用很大精力来读这本书将会是有相当意义的事情。 实际上,高中时曾经通读过全文,可惜现在搜索记忆除了简单的理解了两...
评分 评分最近带着学生读《悲剧的诞生》,才发现做学生时说得极其顺嘴,其实根本未解其意的那些名词真正到了自己讲的时候,要讲得朴素清晰并不那么容易。在《悲剧的诞生》里,尼采将艺术,也是自然的两种冲动归纳为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冲动,前者代表着梦,后者代表着醉。而古希腊的悲剧...
有人说这译本不好,我却觉得相当不错。尼采的美学观点,於我心有戚戚焉。
评分有人说这译本不好,我却觉得相当不错。尼采的美学观点,於我心有戚戚焉。
评分一本伟大的书,从中窥视出一个世界的真相。
评分又看了,还是把握不住重点,没心思细看
评分一本伟大的书,从中窥视出一个世界的真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