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念群,历史学者,1964年生于北京,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之比较研究》、《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等。
历史并不重复,只是押韵而已。——马克•吐温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黑格尔
本书是历史学者杨念群的专栏随笔结集。书名虽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作者之意并不在讨论历朝历代之得失,而是由历史延宕开去,杂议藏匿于史书中的历史暗面,以及耳闻目睹之当下种种怪现状。
在作者看来,当下社会种种病症,并非晴天霹雳,凭空而来,而回溯历史,有如雾里看花,绝非教科书所灌输的那般简单清晰。历史上称盛世者所在多有,若细究起来,所谓“盛世”,并不等于升斗小民的幸福生活。拿康乾盛世而言,虽曰国力强大,远人来朝,但也是文字狱最盛之时,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思想规训及控制,终导致文人集体思想自宫,万马齐喑。生活在这样的“盛世”,不免会有些郁闷吧?
收到这本小册子里的文字杂七杂八,无法归类,大致不出“览史”“阅世”“观人”等等碎思臆想。在我的记忆里,读史纯为娱己者毕竟是少数,我读史读出的更多是伤心郁闷的往事回放,哪怕史书中满纸记下的都是盛世妖娆、遍地王道,我却极易读出苦涩、嗜血和谋杀。人们总是会热心询问,历史上到底哪个朝代更好或更坏?这个问题实属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答案……史事世事如棋局,观棋常语与观棋不语者也许都会自作聪明,却未必能勘破弈棋之妙,更别想做解说史谜的春秋大梦了。现如今欣逢盛世,心情应该舒畅才对,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于是才有了“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的发问。
——杨念群
小引 几年前匆忙答应媒体朋友约稿,实在是源于对“随笔”这一文类如此魅惑众生流露出的一份好奇。照理说,学院中人应恪守本分如寺庙老僧入定,枯守青灯古卷了此一生才是正理,不得心神荡漾,破了戒法。可我终究还是经不住诱惑,理由是,操弄随笔犹如孤身入室作案,精心布置...
评分抓起微信读书上的一本电子书,看名字以为是哪个野史作者写的一些畅销读物,随便翻看了一下,觉得还非常有意思,读了几篇之后,竟然爱不释手起来。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是50篇短小的历史随笔,没有注意到作者,回头一看原来是杨念群,简介上提到晚清宪政学家杨度之曾孙,梁...
评分抓起微信读书上的一本电子书,看名字以为是哪个野史作者写的一些畅销读物,随便翻看了一下,觉得还非常有意思,读了几篇之后,竟然爱不释手起来。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是50篇短小的历史随笔,没有注意到作者,回头一看原来是杨念群,简介上提到晚清宪政学家杨度之曾孙,梁...
评分小引 几年前匆忙答应媒体朋友约稿,实在是源于对“随笔”这一文类如此魅惑众生流露出的一份好奇。照理说,学院中人应恪守本分如寺庙老僧入定,枯守青灯古卷了此一生才是正理,不得心神荡漾,破了戒法。可我终究还是经不住诱惑,理由是,操弄随笔犹如孤身入室作案,精心布置...
评分买错了,我以为是本历史随笔,文化散文之类的,没想到是本暗讽基调的杂文集,大部分地方都是欲言又止的感觉,不来劲。。。
评分有冷嘲热讽也有辛辣毒舌,很多时候虽不讨喜,但作者不再带着一副学术假面,而是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评分作随笔读尚可,批评亦可观
评分有冷嘲热讽也有辛辣毒舌,很多时候虽不讨喜,但作者不再带着一副学术假面,而是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评分倒数第二篇让我想起了陈徒手,原来是杨度曾孙,研究清史会有更多感慨吧。谈历史的话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很意外豆瓣里居然这么多低星差评,但就从文字和见识来说,已经远超同侪了吧,当书评来读也不错啊,特别是写龙应台和蒋勋那两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