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首先是一位剧作家,早期作品《强盗》、《阴谋与爱情》和晚期作品《华伦斯坦》都是德国戏剧作品中的经典;其次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和叙事谣曲一直被人们传诵,《欢乐颂》更因贝多芬将之作为《第九交响乐》的合唱词而享誉 世界。同时也是一位美学家,其美学思想自成一体,影响深远;美学著作则是美学领域的经典。
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席勒和歌德的友谊。从1795年到1805年,席勒和歌德结成友谊同 盟,由此创造了德国的古典文学,将德国文学推向高峰。
范大灿,1934年出生,山西祁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母校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持编写五卷本《德国文学史》(主编),并撰写了其中的第二卷。该书2010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除此之外,发表过有关德语文学和文学理论的论文数十篇,以及译著《歌德论文学艺术》、《卢卡奇论德国文学》等。
《审美教育书简》 这样一来,原因既不在事物之中,那么,在人的心灵里肯定存在着某种东西,这种东西阻碍接受真理,不管真理如何明亮地照耀着,这种东西阻碍承认真理,不管真理多么生动地令人信服。一位古代的智者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这个道理就隐含在意味深长的表述之中:sape...
评分*汉文系作业(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而且还有借鉴别骂我求求惹) 席勒在《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中提出创作的两种方法:朴素的、感伤的。席勒认为所谓朴素,是指淳朴的自然状态,是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状态。这种表述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中体现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
评分总的来说,席勒在这本书中阐述的最多的原理就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单纯的从哲学上来说,就是所谓事物的内外因。即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 席勒以高度抽象的解释方法解释了一种所谓的“和谐美”。从人、神、以及自然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这种美。抽象的人格就是字我、绝对...
评分席勒作为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剧作家,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类似,不满于当时社会腐化堕落的状况,又看到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试图以美育造就个人身心和谐与理性提升,最后实现社会改良。《审美教育书简》是他写给奥古斯滕堡公爵的...
评分《审美教育书简》 这样一来,原因既不在事物之中,那么,在人的心灵里肯定存在着某种东西,这种东西阻碍接受真理,不管真理如何明亮地照耀着,这种东西阻碍承认真理,不管真理多么生动地令人信服。一位古代的智者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这个道理就隐含在意味深长的表述之中:sape...
写西方文论的论文时读的。
评分*2
评分精彩!!!
评分确实高深。 前面晦涩的部分一扫而过, 不能说没有收获, 后面谈论稍涉具体, 最后艺术评论部分更加浅近, 总之值得多读几遍,是好书, 译者差可,已尽力了, 追求表达的精确, 无疑会浪费一些先天的美感, 破坏一些行文的节奏, 瑕不掩瑜。
评分完美收藏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