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陽,杭州人,知青齣身,曾先後在中國和美國求學。1999—2009年任教於香港大學。2009年起齣任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博雅學院院長,通識教育總監。2014年任清華大學哲學係兼職教授,清華大學新雅書院總監。
本書包括討論北京大學改革的五篇文章,同時另有一篇前言。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大學教育以及中國文化、中國教育自主性的討論熱潮正在興起。作者的這些文章,當能使有心的讀者在一個更大、更深背景上展開問題,認真思考中國文明的未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無論是2003年的改革還是2014年的燕京學堂,如果真像作者所說的那樣,那麼北大主事者的水平著實堪憂。希望有機會能聽聽不同的聲音。
评分愛之深纔會痛之切,學術獨立需要四個條件:中國大學自己負責學術訓練,不必嚮外找;人纔能做專門學問;本國問題有適宜人纔研究解決;國內外有良好的協作分工,共擔人類學術進展之責。還記得當時那種微妙的氣氛,說與說不得之間,思考便在此縫隙中獲得生命。1-5,1.9讀畢
评分甘陽老師關於2003年北大改革和2014年北大開設燕京學堂這兩大事件的五篇評論文章閤集,其構建中國學術主體性、反對學術殖民主義和盲目崇洋觀念的立場值得贊賞,然而文章普遍帶有濃厚的情緒化色彩,相當一部分分析有循環論證和偷換概念的嫌疑,彼此間重復之處也比較多,隻能當做隨便翻翻的書籍。
评分甘陽老師關於2003年北大改革和2014年北大開設燕京學堂這兩大事件的五篇評論文章閤集,其構建中國學術主體性、反對學術殖民主義和盲目崇洋觀念的立場值得贊賞,然而文章普遍帶有濃厚的情緒化色彩,相當一部分分析有循環論證和偷換概念的嫌疑,彼此間重復之處也比較多,隻能當做隨便翻翻的書籍。
评分留學的目的是不留學,中文學術的崛起,任重道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