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神明與市民——上海1935 8
前言 13
第一章 導論:宗教學和中國民間宗教的節慶 15
第二章 西方語境中的市民社會理論 22
第一節 術語問題:市民社會的理論叢林一瞥 22
第二節 問題域 23
一、 市民社會與國傢 23
二、 市民社會和私人領域 24
三、 市民社會與經濟 25
第二節 市民社會理論的兩條路徑 26
一、 分析-描述的路徑 26
二、 理想-規範的路徑 27
第三節 市民社會的特徵 28
第四節 市民社會的模式 31
一、 區分模式 32
二、 反對派模式 33
三、 公共領域模式 33
四、 補入: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 34
五、 支持模式 37
六、 閤作者模式 37
七、 全球市民社會 38
第三章 中國語境中關於市民社會的討論 40
第一節 《現代中國》辯論 41
一、 羅威廉(William T. Rowe) 41
二、 蘭金(Mary Backus Rankin) 42
三、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43
四、 黃宗智:第三領域 44
五、 小結 44
第二節 中國的討論 46
一、 馬敏:萌芽論 46
二、 《曆史研究》中的討論 46
三、 小結 47
第四章 市民社會與宗教 50
第一節 查雷特:宗教是哈貝馬斯的“盲點” 50
第二節 卡薩諾瓦:宗教與民主化 51
第三節 市民社會與民主化 52
第五章 論題的可操作化 54
第一節 研究狀況綜述 54
第二節 理想-規範路徑的危險 55
第三節 市民社會作為韋伯意義上的理想型 55
第四節 懸而未決的問題和市民社會理論的用處 57
第五節 民間宗教節慶作為中國社會的錶徵 59
第六章 迎神賽會概論 61
第一節 “迎神賽會”的詞源和用法 62
第二節 迎神賽會的工作定義 63
第三節 作為社區宗教標誌的賽會 64
一、 “民間宗教”概念的問題 64
二、 中國宗教的“四層模型” 67
三、 中國的社區宗教(communal religion) 69
第四節 宇宙論秩序 71
第五節 中國各地區的迎神賽會 72
第六節 民國之前對賽會的禁令 78
第七節 研究狀況和問題 80
附錄:錶格和圖示 85
第七章 上海地區的迎神賽會 86
第一節 研究範圍的限定 86
一、時間限定:民國時期 86
二、地理範圍的限定:上海地區 88
第二節 研究材料的來源 89
第三節 賽會的基本形式 90
第四節 賽會的替代形式 92
第五節 賽會儀仗的組成 94
第六節 信仰對象:賽會中的諸神 97
第七節 頻度和長度 99
第八節 地區差異 100
附錄:圖示和錶格 101
第八章 地方當局的態度和媒體報道 111
第一節 乾隆時代的記憶:漕河涇城隍廟的衝突 111
第二節 公共租界的規定 112
第三節 上海地區的零星事件 114
一、火燒羅店警察局(1914) 114
二、都天神會事件(1926) 114
第四節 周邊地區的賽會事件及其媒體報道 115
一、鎮江的賽會(1919-20) 115
二、寜波薑山的賽會衝突(1922) 116
三、上海媒體的反響 118
四、上海縣的勸止(1936) 120
第五節 抗戰後的情況 121
一、內政部重申禁令 121
二、無效的禁令(1946) 121
附錄 123
第九章 上海城隍三巡會 124
第一節 城隍信仰概述 124
一、曆史上的城隍信仰 124
二、基本信仰、觀念和傳說 126
三、上海城隍廟和城隍神 130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城隍三巡會 133
一、重建城隍廟和邑廟董事會 134
二、城隍廟的財産和收支狀況 144
三、三巡會的實際組織者和參與者 152
第三節 城隍齣巡的流程 156
一、禁令和恢復 156
二、齣巡前的準備 159
三、齣巡當天的活動 159
第四節 邑廟董事會與當局的爭端 162
一、所有權之爭(1946) 162
二、稅收權之爭 163
三、與社會局的爭端(1946-7) 163
四、與民政局的爭端(1947-9) 165
五、警察的內部矛盾 167
六、一天兩場賽會(1947年11月13日) 168
第五節 小結 173
附錄 177
第十章 浦東地區賽會引發的衝突 188
第一節 浦東地區的賽會及其儀仗隊列 188
第二節 清末的賽會衝突 189
第三節 1913年的賽會事件 191
第四節 1919年的賽會季 192
一、 各廟的賽會準備 192
二、 地方政府的預防措施 194
三、 4月11日社莊廟的賽會 196
四、 4月14日吳傢廳槍擊事件 197
第五節 1920年的賽會及衝突 200
一、 重申禁令 200
二、 張傢樓教堂的衝突 201
三、 《申報》評論 203
第六節 1935年的衝突 203
第七節 對地方執法能力的分析——以警察為例 204
附錄 207
第十一章 被焚毀的神像:江灣鎮的賽會 209
第一節 四個神明一座東嶽廟 210
第二節 禁令與賽會 211
第三節 東嶽廟的齣會儀仗 212
第四節 救火會縱火案 214
第五節 黑色袖帶及救火會的辯護 215
第六節 市黨部的介入 215
第七節 市長的演講與無果的訴訟 217
第八節 小結 218
第十二章 結論 221
第一節 賽會的參與者及其組織 221
一、觀會者 221
二、會首和會首團體 222
三、賽會的支持者與資助者 226
四、小結 227
第二節 賽會的管製方 228
一、 禁止賽會的理據 228
二、 禁令及警示的實際效果 230
三、 政府的告誡與措施 230
四、 政府的雙重角色:立法者與衝突方 231
五、 賽會之間的橫嚮比較 232
六、 小結 233
第三節 公共媒體的作用 234
第四節 社會史的復調 235
第五節 對宗教學理論的挑戰 237
一、 楊慶堃的二分 238
二、 反對意見 240
三、 結論 241
徵引文獻 243
(一) 《申報》徵引篇目: 243
(二) 上海市檔案館捲宗: 247
(三) 方誌: 247
(四) 專著與論文: 251
一、 西文: 251
二、 中文: 254
後記 256
· · · · · · (
收起)
評分
☆☆☆☆☆
郁喆隽,1979年生,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讲师。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2010),师从著名德国宗教学家苏为德(Prof. Dr. Hubert Seiwert)。复旦大学哲学硕士(2004)、学士(2001)。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学与宗教社会学。在学术期刊和报纸上发表《民国时期上海城...
評分
☆☆☆☆☆
郁喆隽,1979年生,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讲师。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2010),师从著名德国宗教学家苏为德(Prof. Dr. Hubert Seiwert)。复旦大学哲学硕士(2004)、学士(2001)。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学与宗教社会学。在学术期刊和报纸上发表《民国时期上海城...
評分
☆☆☆☆☆
郁喆隽,1979年生,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讲师。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2010),师从著名德国宗教学家苏为德(Prof. Dr. Hubert Seiwert)。复旦大学哲学硕士(2004)、学士(2001)。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学与宗教社会学。在学术期刊和报纸上发表《民国时期上海城...
評分
☆☆☆☆☆
郁喆隽,1979年生,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讲师。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2010),师从著名德国宗教学家苏为德(Prof. Dr. Hubert Seiwert)。复旦大学哲学硕士(2004)、学士(2001)。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学与宗教社会学。在学术期刊和报纸上发表《民国时期上海城...
評分
☆☆☆☆☆
迎神赛会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仪式,即在每年特定的节期中,民间庙宇内的神明被抬出在一定的社区区域内巡行。本书利用了大量地方志、档案资料和《申报》报道,从历史社会学和市民社会理论的角度切入,研究了民国时期上海地区迎神赛会的情况;并着重分析了城隍庙三巡会、浦东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