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春松,1965年生,哲学博士,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员副院长。主要致力于儒家思想、政治哲学和中国近现代思想、人物的研究。
《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是作者的论文结集,主要研究康有为中晚期的政治思想,力图从“保教”与“立国”两个维度来分析康有为有关现代民族国家政制建构的核心问题与一系列设想,即:中国如何从一个王朝变成现代民族国家;如何设计这个新国家的内部秩序与治理体系。全书从康有为有关孔教会的设想与实践、戊戌变法前的宪政观念与实践、地方自治与国家一统、虚君共和的政制构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平实而又深入的论述。
辛亥革命之后,在章太炎所开国学会中听讲的顾颉刚受到章氏的深刻影响,继承其反孔教的立场。他原先以为“孔教原是国学的一部分”,现在才发现“今文学家竟是这样的妄人”,“真气急了”,“深恶痛绝”,他坚信孔教是“一班无聊的今文学家”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兴妖作怪”(...
评分辛亥革命之后,在章太炎所开国学会中听讲的顾颉刚受到章氏的深刻影响,继承其反孔教的立场。他原先以为“孔教原是国学的一部分”,现在才发现“今文学家竟是这样的妄人”,“真气急了”,“深恶痛绝”,他坚信孔教是“一班无聊的今文学家”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兴妖作怪”(...
评分近來大概看了下年初所謂“大陸新儒家”與“港臺新儒家”的會講,其中有的人還有些想法,而有的,卻實在無恥。這且不表。大體說來,雙方對於“政治儒學”與“心性儒學”的二元區分與對立有所淡化。不過,對於儒學與政治的看法與關注點,仍有很大的差異。 所謂“大陸新儒家”,大...
评分2015-10-26 14:27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康有为的孔教方案类似于卢梭的“公民宗教”。卢梭的公民宗教是一个补充方案,为了解决其所构建的现代契约式宪政的根基不稳固问题。与此不同,康有为的孔教方案除了为现代国家奠定精神根基之外,还有中国问题...
评分辛亥革命之后,在章太炎所开国学会中听讲的顾颉刚受到章氏的深刻影响,继承其反孔教的立场。他原先以为“孔教原是国学的一部分”,现在才发现“今文学家竟是这样的妄人”,“真气急了”,“深恶痛绝”,他坚信孔教是“一班无聊的今文学家”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兴妖作怪”(...
许多人之所以提出“各省自立”这种“亡国奴种”的想法,主要是因为“但读欧美之新书,而不能考亚洲之故事也”。
评分主要是看引文与注释……
评分系统阐释作者“新康有为主义”的内容,即从康有为对国体、政体、国家意识形态和中央地方治理这四大方面,讨论康有为“保教立国”对当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这一远未解决的问题的经验。中国千年大变局,一言以蔽之,建国问题。从历史看,包括了抗战建国(攘夷)、革命建国(人民民主一党专政)和保教建国(文化与精神)。三者相互结合又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进度不一,抗战建国完成度最高,革命建国只完成一半(无君却有党,有法制却无宪政),保教建国最低,连共识尚未达成。康有为在什么意义和多大程度上算是儒家,也是作者尚未回答的问题。
评分通过几篇论文,系统讲述康有为力图将儒学改造为国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虚君共和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政治方案。康有为的这一思想,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进而五四等激进改革思潮一统天下的当年,可谓是极度不合时宜,但放在今天重新审视,仍能发现其尊重传统和路径依赖的独特价值。
评分干春松这部书,虽然写得是康有为,但背后则是韦伯问题,即现代化与宗教关系问题,只不过将其限定在康有为的儒教与中国现代化。如果,我们今天看这部书的话,其实就会有一个感触,即干春松膜拜的康有为,其实是一个架空小说作家,他与其说是一个学者,不如说是用思想架构了一个非中非西的政治想象。在历史上,他没有成功,我们也同样不能说干春松为康有为的招魂成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