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徐和瑾(1940—2015),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著名翻译家,著名普鲁斯特研究专家。他的译著有《交际花盛衰记》《娜娜》《长夜行》《梵蒂冈地窖》等。编有《新法汉小词典》《大辞海·外国文学卷》《实用法语信函》等。从2004年起,徐和瑾先生致力于以一人之力,重译法国文学的高峰——《追忆似水年华》,在因病去世之前,已经完成了四卷半。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尤利西斯》并称意识流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以清新灵动的独特艺术风格,借助超越时空的潜在意识,使逝去的时光在他笔下重现,从中抒发对故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
安德烈·莫洛亚曾说过:“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也是最公平的现象。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是八位学者阅读普鲁斯特小说的心得体会,分为“时间”“人物”“社交界”“爱情”“想象的事物”“地方”“普鲁斯特和哲学家”“艺术”八个章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并附有《追忆似水年华》梗概和精彩片段,绝对是送给普鲁斯特爱好者的一道大餐。
引人更深入普鲁斯特 卢德坤 由八位学者、文人、艺术家的电台广播稿组成的《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一书,目标听众/读者似乎是那些对普鲁斯特及《追忆似水年华》感兴趣而知之不详的人。因广播稿性质,八位作者都取一种平易的语调——包括一向给人感觉比较晦涩的思想家、小说家朱莉...
评分好友要去医院探病,对方刚刚动完一场大手术,她觉得带一束花去太平凡,莫若送一套《追忆逝水年华》,因此向我询问哪个版本好。这一问,真是令我百感交集。一则,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弟弟罗贝尔·普鲁斯特、著名外科医生、也是哥哥的遗嘱执行人,曾经感喟说:“可惜的是,要身患...
评分(刊于《长江日报》2017年6月27日) 文/俞耕耘 当我们谈论外国的“大部头”小说,会自然想起普鲁斯特,翻出他那七卷本《追忆似水年华》。这部世所公认的伟大杰作,带着世纪末的法国忧郁,描摹了一战前后上层社会的生活过往与浮华日常。然而,我们对它的态度很复杂:不看很可惜...
评分(刊于《长江日报》2017年6月27日) 文/俞耕耘 当我们谈论外国的“大部头”小说,会自然想起普鲁斯特,翻出他那七卷本《追忆似水年华》。这部世所公认的伟大杰作,带着世纪末的法国忧郁,描摹了一战前后上层社会的生活过往与浮华日常。然而,我们对它的态度很复杂:不看很可惜...
【2017.11.22~11.24】(15.9万字,336页)八篇论文,除了第一篇还好,其他也不过尔尔。没有看出什么新意。可用作读《追忆似水年华》之前的心理建设使用。如果不怕剧透,先看附录的故事梗概和缩写亦可。几张照片插图很有价值,另外感念徐和瑾先生去世之前勉力翻译此书。
评分批评的话留给别人讲吧,让我小小沉醉一下 (p224贝戈特错为见戈特)
评分3.5 每个人的普鲁斯特。整本书的编排也很用心,时间、人物、爱情……哲学、艺术,最后一篇说的普鲁斯特和他的读者,追忆这么长,最终读者读到的还是自己。明年真的要重读了。
评分大学时趁暑假读过两遍七卷本的追忆,后来周克希译本买了两卷,第二卷却从来没有翻开过。普鲁斯特的弟弟说得有道理,不是卧病,很难有足够平和的心境,大段不受打搅的时间,跟随他去追忆。七个人的解读角度各不相同,如观庐山,远近高低各不同。当做读追忆的入门书挺好。
评分薄荷绿在网上看不讨巧,现实中却是悦目可人。封面那个钟楼是普鲁斯特自己的画!小小一本无压力,深入浅出,金句满满,仿佛几个亲切聪明的朋友围坐夜谈。你会一直想“真有道理!”“我算是懂得《追忆似水年华》了!”书这周出厂。春天正是读书好辰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