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文学创作思想极为复杂的作家。擅长心理描写,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人的精神上的病态情绪。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群魔》等。
译 者
朱海观(1908—1985),安徽寿县人,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译著有《老人与海》(海明威著)、《苏联文艺论集》(法捷耶夫等著)、《卡腊-布迦日海湾》(帕乌斯托夫斯基著)等。
王汶 (1922—2010),江苏吴江人。1949年起从事翻译工作,五十余年笔耕不辍。译著有《人和自然》(伊林著)、《森林报》(比安基著)、《柯丘宾斯基小说选》等。
《罪与罚》以一桩刑事案件为题材,叙述一个贫困大学生犯罪的过程,以及所受到的道德与良心上的惩罚,是一部剖析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
(一)暗战 读完一半后,才渐渐恍觉陀氏的《罪与罚》的价值所在:犯罪心理领域的“至尊宝典”和取之不尽常用常新的素材库。严肃周密的文学理论统统没搞明白,到最后完全是被波尔菲丽和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心理暗战”着迷得一塌糊涂。银河映像曾出品过类似这种两个男主人公...
评分为方便叙述,我把人的精神意识大致分成两个部分: 其一属于原始本能,是先天的,是生存、性交、权力的欲望,成为强者,征服世界,这是生命冲动和激情,是外向的、侵略性的,完全忠于个体,在不同物种身上表现得比较一致。 其二属于伦理道德,是后天的、理性的结果,它服从于种...
评分试图评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无疑需要勇气与底气,我几乎不敢下笔。面对如此深刻丰富的主题、高超的情节安排、严密的逻辑构架、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真切把握、透彻的现实洞见、长远卓越的见识,我的任何理解与评论都可能显得可笑与肤浅。我只有尝试着挑出这本小说的冰山一角,...
评分(一)暗战 读完一半后,才渐渐恍觉陀氏的《罪与罚》的价值所在:犯罪心理领域的“至尊宝典”和取之不尽常用常新的素材库。严肃周密的文学理论统统没搞明白,到最后完全是被波尔菲丽和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心理暗战”着迷得一塌糊涂。银河映像曾出品过类似这种两个男主人公...
评分我们都还记得,在传统东正教思想里,人生来不是为了享福的。人只有通过受苦,做牺牲者,哪怕宁愿被压迫,被践踏,按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术语——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也不许作恶,才能获得幸福。 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的语境里,无疑是极其诡异的,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是可以...
惊心动魄的犯罪小说,胜在心理分析而不在情节。这可是1886年出版的啊,现在读仍然像醉酒一样的感觉。尾声部分想不到,索尼娅像女耶稣,她的包容和忍耐给了拉斯科尼科夫救赎,想不到陀先生这么暗黑最终也归于爱。嗯。
评分陀老的写作手法可以说相当霸道了,大篇幅心理描写与议论,全然不顾没有耐心的读者所谓的“冗长,啰嗦”,阅读是有门槛的,真理在选择信徒。如果不抱着谦逊的心去学习领悟,勉强读完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吧。陀老选择叙述的内容决定了他写作的形式。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苦难和贫穷依然存在,个人依然得不到自由,青少年初入社会依然无所适从找不到归属感。今天的艺术似乎和苦难隔着距离。在这个社会,贫穷被认为是原罪,痛苦是低俗而丑恶的,所有人在切去棱角趋向一种精致的美学。苦难谁都知道,可是谁都不说。在今天,拉斯柯尼科夫会被认为是愤世嫉俗,是定时炸弹,是小丑……他就在我们身边,人人惧而避之。再也没人为这样的人辩护了,所有人只会希望他尽快得到法律的制裁。在这片没有古老信仰的土地,拉斯柯尼科夫认罪之后,心灵也得不到救赎……
评分陀太可怕了,就好像我的大脑里边没有一个角落是他未曾到过的,且他之所及,要比我深刻厚重上百倍。天气或者是穿着在这里的作用是如此得微不足道,让位于刀锋般的内心思辨与戏剧独白式的大段对话。Huppert说“电影是用来提出问题的”,相比之下陀之小说的体量足以用来解决问题。他确实也借Раскóльников(名字就有分裂的意思……像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共同体)之言行印证了信人终至末路穷途,唯有信神方能救己乃至救全人类。(Übermensch害人!)陀之信念在Записки из подполья里边已经体现得很清楚了——唯有受难才能洗去身上的罪孽,才能离纯粹的humanity更近一步。 陀真是心理淆大师啊!
评分从小到大一直留着没看的经典,看完有点失望,前半本非常精彩1、对主人公犯罪前后心理活动的描写让人想穿越时空给陀老师发一集装箱鸡腿2、主人公(病态但是)自洽的世界观和悲惨的处境令人同情不禁期待结局会有一个主人公颠覆自身三观的、在理性、情感及灵魂层面上能达到的深刻的反转……但是我想多了。随着索菲亚和杜尼娅毫无节制的圣母玛利亚化我就知道something is wrong了,当我看到结尾倒数几页时主人公依然中二不自省、倒数两页因为爱情最终找到了宗教的(加重点)信仰从而对人生重新有了希望???简直想扔书!感觉被深深欺骗了T-T觉得作者写到他毫无悔过地、近乎麻木地去自首的时候这个人物就折了,已从各种角度和意义上失去了人物弧光……如此刻薄的评价对不起老爷子了,可能是我对本书期待值太高吧,一声叹息
评分第一次读陀氏,感触最深的还是大篇幅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夸张、纠结、冲突的对话和内心独白,极具戏剧风格。书中的女性角色多是充满爱与希望的,而卡捷琳娜是个更为真实的人物。生活的重担与绝望压得她好似一个泼妇,可当她无条件信任索尼娅时真的令人触动。相比于最后被爱与希望救赎的拉斯科尼科夫,我更好奇斯维里加洛夫,他为马美拉多夫一家做的善事和他自己的自私与自我了结又形成了矛盾。也许人就是这样矛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