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编写组
出品人:
页数:40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3
价格:43.7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4044628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 文学批评史
  • 文学理论
  • 中国古代文学
  • 文学
  • 古代文论
  • 文学理论/批评
  • 古典文学
  • 中国文学理论
  • 文学批评史
  • 中国文学
  • 理论研究
  • 批评史
  • 文化研究
  • 学术著作
  • 文学史
  • 中国文化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绪论
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发展
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演变历程与主要特点
三、学习“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 概述:儒、道文化背景下的文论创生
一、从礼乐文化、诸子百家到两汉经学
二、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到两汉辞赋
三、先秦两汉文学理论的特点与演变
第二节 诗言志
一、“诗以言志”
二、修辞立诚
三、“文质彬彬”与“温柔敦厚”
四、赋比兴
第三节 道法自然
一、“无为”“贵真”“朴素”
二、“得意而忘言”
三、“虚静”与“物化”
第四节 风教与原道
一、“风教”与“兴观群怨”
二、“美刺”与“发愤抒情”
三、“原道宗经”
第五节 知人论世与诗无达诂
一、“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二、“赋诗言志”与“诗无达诂”
三、“无知音”与“有知音”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 概述:玄学思潮与文论新变
一、玄学兴盛与儒道会通
二、从建安风骨到山水清音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与演变
第二节 文以气为主
一、“体气”与“体性”
二、“风骨”
三、“养气”
第三节 为文之用心
一、“文心”与“情采”
二、“感物”与“神思”
三、“直寻”与“自然英旨”
四、“镕裁”与“总术”
第四节 诗缘情而绮靡
一、“文学”“文章”与“文笔”之分
二、“诗缘情”
三、从“诗赋欲丽”到骈偶说、声律论
第五节 通变与时序
一、“通变则久”
二、“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第三章 唐宋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 概述:三教融合与文论多元
一、寒门地位的上升与三教融合
二、诗歌演变与古文运动
……
第四章 元明清文学理论批评
第五章 近代文学理论批评
阅读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最近读完了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版),该书初版于2016年3月,再版于2018年8月,再版以技术性和少量笔误修订为主。 该书属于马工程教材系列,全书由十二位学者执笔,以复旦大学文批史教研室为主(黄霖主编,羊列荣、邬国平、陈维昭、罗书华、周兴陆参编),同时还...

评分

最近读完了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版),该书初版于2016年3月,再版于2018年8月,再版以技术性和少量笔误修订为主。 该书属于马工程教材系列,全书由十二位学者执笔,以复旦大学文批史教研室为主(黄霖主编,羊列荣、邬国平、陈维昭、罗书华、周兴陆参编),同时还...

评分

最近读完了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版),该书初版于2016年3月,再版于2018年8月,再版以技术性和少量笔误修订为主。 该书属于马工程教材系列,全书由十二位学者执笔,以复旦大学文批史教研室为主(黄霖主编,羊列荣、邬国平、陈维昭、罗书华、周兴陆参编),同时还...

评分

最近读完了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版),该书初版于2016年3月,再版于2018年8月,再版以技术性和少量笔误修订为主。 该书属于马工程教材系列,全书由十二位学者执笔,以复旦大学文批史教研室为主(黄霖主编,羊列荣、邬国平、陈维昭、罗书华、周兴陆参编),同时还...

评分

最近读完了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版),该书初版于2016年3月,再版于2018年8月,再版以技术性和少量笔误修订为主。 该书属于马工程教材系列,全书由十二位学者执笔,以复旦大学文批史教研室为主(黄霖主编,羊列荣、邬国平、陈维昭、罗书华、周兴陆参编),同时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到底是个什么垃圾书啊…要条理没条理要逻辑没逻辑 复习时候真是看的我想死的心都有 百度百科都比它好用好吧????????????

评分

多位专家各擅所长,将治学心得融入行文之中,使得此书具有同类教材所欠缺的学术前沿性,对仍存争议之处也能概述各方意见而不独断。有别于多数以文论家为核心的“纪传体”书写体例,这是一部以关键词形式呈现的观念史,文论家反而退居插图作为知人论世的补充。文论之于文论家近似于文学作品之于文学家,很难截然区分,可文论又不同于作品,因前者的“互文性”之中更多的是提出与响应、攻讦与反驳的对话承传脉络。所以,为文论家立传往往会割裂乃至分散文论思想的前呼后应。那种在传主思想来源与接受影响中提及或“另见”的弥补之策,毕竟不如为文论而非文论家立传。当然,前述文论家的纪传体与文论的纪事本末体仍受限于朝代分期。借助观念、范畴、关键词,文论家的纪传体与文论的纪事本末体及编年体多维呈现,大概是百年文论史精耕细作后日趋独立的大势

评分

读的第二版,对初版有所修订。作者阵容可谓奢华,但部分作者所撰章节过于平庸,只能算半本好书。比较精彩的内容有:羊列荣讲“原道宗经”,李建中总结六朝文论的特点(但他说六朝文论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高潮,这个论述我不认同),罗书华讲方苞的“义法说”和阮元的“文言说”能够注重“史”的贯串、讲小说批评(雅俗观、虚实观、人物形象论、叙述艺术论)不局限于小说而能关注整个中国叙事文学,邬国平讲词学批评,周兴陆讲传统文论的近代变革等。一个难处是:只用40万字的体量描绘整个中国文论史,大题目虽面面俱到,具体到某些章节某些问题,还是没办法讲通、讲透、讲全,若以此文论史来理解文学史,就存在许多缺环(特别是本书唐宋诗歌理论那一章,无甚可取之处)。

评分

上了半学期,书还是空白的,不想复习。

评分

感觉还行吧。但可能是囿于体例的原因,立论四平八稳,不如读李壮鹰、杨明二位先生的文论札记解渴,收获多。我的阅读实践印证了钱锺书先生的看法。看来,笔记、诗话一类的著作,更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