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宗教的領地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宗教 科學史 科學哲學 科學 哲學 曆史 科學史譯叢 文化
發表於2025-02-22
科學與宗教的領地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前幾章寫的很好也不睏難,後幾章相當費勁,而且太簡略瞭。另一個問題是,作者隻重點考察瞭英國的情況,省略18世紀的法國或者19世紀的德國對於這個主題是個很大的遺憾。
評分作者用非常詳實的史料,非常嚴謹的態度,闡述瞭科學與宗教之間的對立與衝突。宗教之於內在德性,科學之於外在理性,它們之間逐漸剝離最終對立的發展脈絡,作者進行瞭非常嚴密的闡述,抽絲剝繭。不過作者更多的是對於概念的闡述,而較少例子的論證,所以讀來很抽象晦澀。
評分切入點深刻的概念史研究。以往我們在科學史中隻考察科學及其概念史,順便創造瞭宗教科學衝突的刻闆印象便於理解教學。而本書最重要的就是宗教一詞概念史的整理(特彆宗教早期的含義),以及捎帶的信念、自然神學等詞的概念史,還有舊的科學一詞的概念史(實質的科學之前是自然哲學)。我想宗教和舊的科學詞匯的客體化,自然哲學接入神學反而使神學退位以及進化和永恒普遍的衝突這三點是這些概念演化中非常重要的節點。第六章是譯者後記裏重點介紹的,也是上述概念現代化過程的內容,最為實用。概念史可以動搖很多關公戰秦瓊的學術研究,不過我們很難有全知全能的概念史,所以有時隻能權衡於教學及典型。漢譯增加瞭危險,因為漢語中的宗教、道德、科學、信念等詞匯無疑又需要一段概念史,比如漢語的宗教恐怕是作者介紹的“東方諸宗教”之後的概念瞭。
評分讀完全書,頗有茅塞頓開的感覺。今人對“科學”和“宗教”兩個概念的理解是在19世紀下半葉纔逐漸形成的,從詞的本義來看,科學(scientia)和宗教(religio)最初都是指個體的內在品質或者“德性”,之後逐步演變成為外在的社會建構和對世界圖景的客觀解釋,作者藉助愛/慈善(charity)和進步(progress)等觀念的演變揭示瞭這個不斷“客觀化”的傾嚮。 科學與宗教的“衝突神話”正是建立在這個“客觀化”的基礎上。自中世紀以來,宗教神學與科學本來之間存在著“自然誌”、“自然哲學”和“自然神學”等學科,它們是兩種體係的補充,然而隨著以歸納和實驗方法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登場,這些原本的緩衝區域消失瞭,再加之科學日益嚴重的“專業化”和“功利化”傾嚮,逐漸形成瞭所謂“宗教與科學水火不容”的迷思
評分前幾章寫的很好也不睏難,後幾章相當費勁,而且太簡略瞭。另一個問題是,作者隻重點考察瞭英國的情況,省略18世紀的法國或者19世紀的德國對於這個主題是個很大的遺憾。
彼得•哈裏森是牛津大學前任Andreas Idreos科學與宗教教授,目前是昆士蘭大學歐洲著述史中心的研究教授和主任。他是2011年在愛丁堡大學舉行的吉福德講演的主講人,也是牛津大學伊安•拉姆齊中心的高級研究會員。著有《人的墮落與科學的基礎》(The Fall of Man and Foundations of Science,劍橋大學齣版社)、《劍橋科學與宗教指南》(劍橋大學齣版社),編有《與自然角力:從預兆到科學》(Wrestling with Nature: From Omens to Science,芝加哥大學齣版社)等等。
譯者張蔔天,傑齣青年譯者,翻譯重要學術著作多部。
何為宗教?何為科學?宗教阻礙瞭科學發展嗎?科學與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嗎?“科學”和“宗教”是否適用於一切地域和民族?在討論所有這些問題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科學”與“宗教”概念的含義演變以及它們之間産生關係的前提。作者彼得·哈裏森以令人驚嘆的淵博學識和清晰思路, 極富原創性地分 析瞭科學與宗教這兩大領地漫長的形成過程,繪製齣西方科學與基督教之間關係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圖景,顛覆瞭我們對科學與宗教的許多簡單化理解。本書代錶著科學與宗教領域最新的國際研究成果。
對世界的科學解釋根本上是無神論的,但科學為什麼偏偏從基督教籠罩的歐洲誕生?科學發展與宗教和道德原來韆絲萬縷地編織在一起。哈裏森的這一部最新研究引領讀者深入這些問題和聯係。張蔔天的譯文可靠、流暢。強力推薦。
——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
本書通過嚴格的曆史考證,錶明 “科學”與“宗教”概念是晚近三百年的發明,今日關於科學與宗教之關係的論說多數是時代誤置,振聾發聵、引人深省!
——吳國盛,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
自教父时代至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中一直存在着“两本圣书”的说法:一本圣书是《圣经》,第二本圣书是“自然之书”。“自然之书”的说法出现在教父们对摩尼教的驳斥中,后者认为包括自然界在内的物质世界是邪恶和卑劣的,是邪恶的造物主用来禁锢灵魂的工具。教父们的观点是,虽...
評分译后记 彼得•哈里森(Peter Harrison,1955-)曾任牛津大学神学与宗教学院安德烈亚斯•伊德里奥斯(Andreas Idreos)科学与宗教教授(2006-2011),牛津大学伊恩•拉姆齐中心(Ian R...
評分译后记 彼得•哈里森(Peter Harrison,1955-)曾任牛津大学神学与宗教学院安德烈亚斯•伊德里奥斯(Andreas Idreos)科学与宗教教授(2006-2011),牛津大学伊恩•拉姆齐中心(Ian R...
評分自教父时代至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中一直存在着“两本圣书”的说法:一本圣书是《圣经》,第二本圣书是“自然之书”。“自然之书”的说法出现在教父们对摩尼教的驳斥中,后者认为包括自然界在内的物质世界是邪恶和卑劣的,是邪恶的造物主用来禁锢灵魂的工具。教父们的观点是,虽...
評分在学科学史方法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疑惑,我们都知道科学家这个词出现得很晚,但依旧用他来称呼泰勒斯之类的人,这种出于教学和宣传便捷的称呼以一种移时的视角误导了大多数人,让他们相信科学的发展是连续的,科学家自古就有之,而忽视了这个概念内部的多维度。 这也导致我一直...
科學與宗教的領地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