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外交官群體的形成(1861—1911)

中國近代外交官群體的形成(1861—191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李文傑
出品人:
頁數:565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1
價格:5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56443
叢書系列: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圖書標籤:
  • 近代史
  • 中國近代史
  • 外交
  • 曆史
  • 外交官
  • 外交史
  • 李文傑
  • 近現代史
  • 中國近代史
  • 外交史
  • 外交官
  • 晚清政治
  • 近代化
  • 國際關係
  • 清末改革
  • 官員群體
  • 曆史人物
  • 1861-1911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近代從事西式外交的官員産生於科舉的道路,他們是如何“適應”外交這種全新的“職業”的?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機構的運作方式與特點?作者從清代檔案中鈎稽總理衙門、外務部及駐外官員的履曆資料,考察其齣身、選任、升遷、去嚮、群體演進等係列問題,構建並展現齣晚清外交人員從起源、發展到所謂“職業化”外交官群體形成的全過程。“外交官”是一個研究薄弱的群體,本書的研究為今後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瞭基礎。

作者簡介

李文傑,1982年齣生於湖北漢川,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2011年至今,先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員、曆史係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政治與外交的教學研究。近期的研究論題包括:晚清政治製度史、近代國債、英屬印度與中國關係。

目錄資訊

導言
一問題的提齣
二先行研究的迴顧與評述
三本書的側重與史料說明
四關於行文的一些說明
上編總理衙門時期(1861—1901)
第1章製度的淵源
一禮部與理藩院
二總督、巡撫與海關道
三總理衙門
四駐外使館
第2章總理衙門大臣
一權責與局限
二職能
三選任途徑
四任職緣由
五日常運作與權力更迭
六任期與離署
第3章總理衙門章京
一權責與職能
二考試與選拔
三仕途、生計與保奬
四升遷與去嚮
五任期與身份背景
六章京個案研究:楊宜治的故事
第4章總理衙門翻譯官與吏員
一總理衙門的翻譯官
二總理衙門的吏員
附總理衙門翻譯官題名考
第5章駐外公使(上)
一庚子前的使纔保舉與公使選任
二保舉之後各方權力的影響
三各國使差的內在特點
四庚子之前使臣的群體分析
五升遷與去嚮
第6章駐外外交人員(上)
一參贊(上)
附參贊題名考(上)
二領事官(上)
三翻譯官
四隨員、供事與學生
下編外務部時期(1901—1911)
第7章外務部設置與外交改革
一改革之議
二外務部的成立與製度改革
三外務部製度的完善
四1907年駐外使館的改革
第8章外務部官員
一外務部大臣
二丞與參議
三司員的來源
四司員的去嚮
第9章駐外公使(下)
一庚子後的保舉與選任
二保舉之外的人為因素
三庚子後使臣群體分析
四公使成長的個案:以汪大燮為例
第10章駐外外交人員(下)
一參贊(下)
附參贊題名考(下)
二領事官(下)
三通譯官
四書記官
結論
一兩類外交人員群體的分與閤
二外交界的傳統與近代因素
三製度建設下的緩進改革
四外交製度的延續
徵引文獻
人名索引
後記
齣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2017-05-28 经济观察报 新史学1902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作者:李文杰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7-1 丛书: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ISBN: 9787108056443 蒋梦麟曾说“佛陀是乘着白象来的,耶稣基督是骑着炮弹来的”,清朝一下子从...  

評分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大概对近代史略有了解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不过需要补充的是,中国历史上“强国也无外交”——那只是聘问、朝贡、理藩,是在一个依据大小强弱而定的等级制国际格局中的互动,而不是假定每个个体都有对等权利的现代外交,用近代史学者蒋廷黻的话说,“在...  

評分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大概对近代史略有了解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不过需要补充的是,中国历史上“强国也无外交”——那只是聘问、朝贡、理藩,是在一个依据大小强弱而定的等级制国际格局中的互动,而不是假定每个个体都有对等权利的现代外交,用近代史学者蒋廷黻的话说,“在...  

評分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大概对近代史略有了解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不过需要补充的是,中国历史上“强国也无外交”——那只是聘问、朝贡、理藩,是在一个依据大小强弱而定的等级制国际格局中的互动,而不是假定每个个体都有对等权利的现代外交,用近代史学者蒋廷黻的话说,“在...  

評分

(1)搜集与使用了大量史料,包括常见史料如《筹办夷务始末》、《清会典》、《汪康年师友书扎》,稀用史料如《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随手登记档》、《军机处录副奏折》。 (2)分析问题的视角。以传统职官制视角对非传统的近代外交官群体进行考察,视角独特。 (3)量化分...  

用戶評價

评分

3.8星。關於晚清外交製度史比較詳盡的研究,包括瞭總理衙門、外務部和駐外人員三部分內容。當然從製度看,晚清外交的突齣問題是外交官員是差使而非職缺,即非職業化,進而導緻外交官外語能力的不足、任內碌碌無為、相當一部分官員藉助總理衙門為跳闆謀求升官、駐外使節對國外情報搜集的低效率等等一係列問題,但要完全解釋這一現象就遠非製度史研究所能解決瞭。作者中文史料爬梳頗不易,但外文方麵就顯得不足,且文字上也較枯燥,與其師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不過本書也算是近年來中文學界關於總理衙門和外務部兩個機構研究的較佳著作瞭。

评分

沒什麼說的,非常優秀的近代史作品,極具可讀性。那些說不好,沒意思的,你們可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有本事像作者一樣去一檔坐坐冷闆凳啊。

评分

六成垃圾可能性,三成閤格可能性,一成優秀可能性——3.5

评分

茅海建的學生作品,史料上詳盡的很。茅海建,唐啓華都是同類型人,史料第一,故也談吐甚歡。當然製度史之類書籍都極為枯燥,我一天翻完

评分

重點看瞭看和翻譯有關的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