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这部散文集选取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秋天的怀念》《合欢树》《黄土地情歌》等史铁生最为经典的散文。其中《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散文之一,全文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感人至深,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
史铁生,生于1951年1月4日,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文学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至透析。此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因突发脑出血去世。其作品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先生命途多舛,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时间来写作.是此病去矣,彼病又来.如此反复,留下最根源,也是让他最痛心的便是双腿瘫痪.不必描述这种痛楚,阅读他的文章可以看到他的无奈.他不会喋喋不休地抱怨,一个纯粹的作家,摇着轮椅,在地坛公园的倾述与感悟,在静谧之...
评分扶轮问路,那么好手好脚的人,你们可曾向前方迈出过脚步? 不是想说他对生有多么繁密的念想,也不是想说他对死有多么透彻的眺望,更不是想说他对命运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挣扎,那些语句太泛、太虚,对每一个曾被上帝无情摆弄的人都适用。我只是从他身上看到一次又一次真实的起伏...
评分听我一句劝:不要因为《我与地毯》而跑到安定门外大街去找“地坛”。你去了,无非也就是逛一逛现在已是旅游胜地的地坛公园。因为史老笔下的那个地坛是一种精神的载体,不是某个客观的地点。 再听我一句劝,如果你没有读过《我与地坛》,千万别信导游说:“这就是...
评分一、 以前似乎在哪看过关于史铁生的介绍,但都忘记了,甚至连他是残疾人都印象模糊。我喜欢那些即使遭受巨大不幸但最后内心仍充满了爱的人(即使一开始也和一般人那样的糟糕,但总会过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度过厄运,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坛”),和他们的作品。我...
评分我原本想以《假如史铁生会走路》作为本文的标题,但猜想到这个标题肯定有人写过。它预设了人生中的某种可能,似乎也容易将我们引向对于人生、命运、困苦等负向能量的思考。其实这本书里,史铁生也写过相似的一篇叫《好运设计》,人生一切从假如开始,看似获得了极大的调度自由...
“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
评分只喜欢两篇,我与地坛和秋天的怀念。其余的,大多是他对于健康身体的向往和对儿时,插队时生活的碎碎念罢了。我十分抗拒那时的扭曲社会,也无法感同身受。
评分「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评分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一个人头上,就像山,像坟
评分二十一岁那年,风华正茂的年纪,却遭受命运之神的捉弄。坎坷的人生,他陷入过迷茫,也产生过绝望,有过自暴自弃,但生命终归是一场需要不断地去超越被命运所限制的那个自我。 “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在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就像他那双瘫痪了的双腿,接下来就应该考虑怎么活的问题,“人都是忍不住要为生存找一些牢靠的理由”,而有了一个最美的梦想,那么生命无论在多么艰辛痛苦的重压之下,你都可以对未来保有希望。 而他梦想就在“好运设计”中的“来世”,“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爱生活,爱世界,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去创造生命中的“美好与精彩”,欣赏这生命的“美丽与悲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