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摄影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苏珊·桑塔格 摄影 艺术理论 艺术 美国 外国文学 桑塔格 *上海译文出版社*
发表于2025-02-07
论摄影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没图是硬伤啊 逼我看旧版本
评分丰富!广泛!以前会认为摄影是很私人化的记忆片段,这本书里论及的是摄影本身,横七竖八地左搜右罗。论系统论广泛果然还是得是书(理论)。构图什么的我还是认为关乎个人视角,有意思的还是传达的思想或故事。谈论现实和影像的把握那很可以了,还有挺多有意思的观点。,感觉作者说的也很中肯,但会在看和艺术绘画比来比去那有点烦躁。摄影和绘画初心好像都是观看还是记录,但媒介的通透度不一样阿。对我来说,还真的是"拍"照,把观看压扁,置换背景,相机之眼不是人之眼。但另一些作品不涉及这个,阿这些被放在博物馆里可以。分层分类阿,立体了就这样一步步维度立体一点了!
评分关于摄影的种种思考,有艺术层面的,有哲学层面的,还有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等,也有和绘画、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关联,作者的涉猎面非常广,读来颇为过瘾,也让我在摁下快门的一瞬间,附加了另一层特别含义。
评分七月的周六上午读完了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这本书被称作“摄影圣经”,即便它几乎没有涉及任何“技巧性”的词汇。 “技术”与“艺术”的论争中,“技术”是作为基础理论而存在的,而“艺术”涵养才是一张摄影作品的根基。 在书中175—176页,引用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话诠释莱卡的意义,于我心有戚戚焉:“我刚发现‘莱卡’相机。它成为我的眼睛的延伸,自从我发现它以来,我与它形影不离。我在终日在街道上探寻,感到兴奋莫名,随时准备猛扑过去,决心要‘诱捕’生活——以活生生的方式保存生活。尤其是,我渴望在一张照片的范围内获得全部精华。” 《论摄影》,没有描述摄影何为,但它阐释了,摄影为何。
评分检索大量注脚
苏珊•桑塔格
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及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2004年12月28日病逝于纽约。
苏珊•桑塔格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及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苏珊•桑塔格全集”是她所有作品的汇编,分为“论著”和“文学”两大板块(并包括其子戴维•里夫编辑的“日记”两卷),共16卷,280余万字。“苏珊•桑塔格全集”是迄今为止整个华语世界引进出版的最大规模的当代西方第一流思想家、评论家以及文学家的作品全集,而且是独家版权,在中国当代思想界、学术界、评论界、文学和文化界以及出版界,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论摄影》初版于1977年,是苏珊•桑塔格最重要、最著名的论文集之一,主要包括《在柏拉图的洞穴里》、《透过照片看美国,昏暗地》、《忧伤的物件》、《视域的英雄主义》、《摄影信条》、《影像世界》等论文和随笔,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摄影发明之初,似乎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迅速为大众所接受。这项源自法国的技术传到德国时,带给人们的大都是颇为恐慌的心理体验。比如当时的《莱布尼茨报》就认为应该对抗这项来自法国的恶魔技艺:“要将浮动短暂的镜像固定住是不可能的事,非但如此,单是想留住影像,就等...
评分2008年,汶川地震一个月之后,我的朋友杨怡从成都来北京,费了老劲,送我一张装裱好的巨幅照片。我专门定制了一个位置,把它挂在读易洞入口的正前方。现在我已经把它挪回家里,挂在了餐桌边的墙上。 我当时在照片下面手写了一段说明: 白马 —— 摄影/杨怡 5月19日下午六点左右...
评分"知识分子热衷于讨论摄影的意义,于是摄影师按下快门的手越来越犹疑,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可能导致摄影两极分化,到最后只剩下两种人:新闻摄影师和哲学家。"(赫尔穆特.纽顿) ◎闭眼的方式 "人们为事物拍照是为了将其赶出心中,我的故事则是一种闭眼的方式。"(卡夫卡) ...
评分 评分首先,插入一句,长乐路之男(上海)同学认为关于此书“编者懒惰得没有插入一幅摄影家的作品” ,是一大遗憾,我觉得很可笑。这书的英文原版也没有任何摄影作品的,这么说是不是作者susan本人太懒惰了呢? 我当初最开始在书店翻这书的时候,其实偏偏它通篇一张照片都没有...
论摄影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