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1910—2006),字靜希。原籍福建閩侯,生於北京。現代著名學者、詩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係並留校任教,後執教於廈門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著有《唐詩綜論》《中國文學簡史》《西遊記漫話》,詩集《北平情歌》《春野與窗》等。
本書係林庚先生於1936至1937年在國立北平師範大學講授新文學課程的授課講義,原是著名學者羅根澤教授的舊藏,近年纔被發現整理而為世人所知。講義是對當時剛剛逝去的新文學的“現場”總結,簡約而完整地記錄瞭抗戰之前新文學的發展樣貌,堪稱中國新文學二十年的即時反思錄。這部完成於八十年前的講義,也凸顯瞭林庚先生作為一位文學研究者和現代詩人的雙重視角,提供瞭一係列原生態的文學圖景,洋溢著彌足珍貴的新鮮氣息和元氣淋灕的現場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從史料的角度來說,彌足珍貴,是比較忠實的30年代人的新文學觀,而且是在北平師範大學授課的講義;從觀念上看,和今天的文學史理念基本差得不遠,隻是在一些細節上偏重瞭人事間的糾葛,但當時的林庚大概並無分量批評他的同時代人,因此下筆很收斂。值得注意的是,林庚覺得,遷都之後北平學人紛紛南下,北平已經沒什麼文學的氣息瞭,新潮也好,創造也好,幾同古物,這是親曆者的聲音。
评分略簡。可以作為現代文學的補充書來看。
评分讀此八十多年前之新文學史,後來之論著,似無不在其籠罩之下,深佩前輩學人發凡之功,更兼靜希先生本身即新文學之參與者,自彆具深悟。惜過簡耳。
评分這個酉堂就是潘建國。最初發錶於叢刊的時候被人挑瞭38個錯誤。
评分從史料的角度來說,彌足珍貴,是比較忠實的30年代人的新文學觀,而且是在北平師範大學授課的講義;從觀念上看,和今天的文學史理念基本差得不遠,隻是在一些細節上偏重瞭人事間的糾葛,但當時的林庚大概並無分量批評他的同時代人,因此下筆很收斂。值得注意的是,林庚覺得,遷都之後北平學人紛紛南下,北平已經沒什麼文學的氣息瞭,新潮也好,創造也好,幾同古物,這是親曆者的聲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