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文学史家公认他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作家,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被称为“国民大作家”。1984-2004年,日本政府将他的头像印在日钞上。他对东西方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芥川龙之介曾深得他提携。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嘉兴人,师从弘一法师,学贯中西,是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翻译家、教育家、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一生的著译有150多种,其中翻译有34种,涉及日、英、俄多国语种。可以说,丰子恺的文笔生涯,是从翻译开始的。朱自清、郁达夫、巴金、叶圣陶、林清玄,对丰子恺的作品赞誉有加。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说,丰子恺是最中国的中国人。
夏目漱石的《旅宿》,描述了画家来到一个乡下温泉村,一直以一种超然物外的艺术家态度去观察周边的人和事的故事。本书情节简单却辞藻华丽,营造出一个幽雅静美的世外桃源空间。书中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夏目漱石非功利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引起了丰子恺的强烈共鸣。
执着于理则锋芒毕露,沉湎于情则随波逐流,强制己见又自缚于一隅。总之,人世难居。 难居的程度越高,越想往安定的地方转移。当人们领会到走到哪里都一样难居时,诗和画便诞生了。 人世难居又没有可以转移的地方,那就只能居住于此,并尽可能让自己过得舒适一点,以不枉此生。...
评分 评分如今,旅行的方式和意义五花八门,有人拍回美美的照片,有人带回旅途中的趣事,而在日本的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笔下,却描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画家的旅行故事《旅宿》。 这部作品是夏目漱石按照自己的“余裕”文学观点创作的,很大程度反映了作者创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作者主张文学作...
评分一 我一面在登山,一面在想着:登山和生活有着奇妙的相似,走在脚下的路是不变的,怎么走,确是由自己来定的。 思绪翻飞不得定,飘忽找不到踪迹,一不小心踩翻了石头,仓皇站稳后,我向前眺望,雾霭弥漫的的山林里,有着各种安静的 ,模糊的景物,它们安安然伫立于天地之间,静...
评分夏目漱石一直都是我心中日本文坛的第一人,据我所知大部分学习日本文学的大学生毕业论文也都会将夏目漱石选为研究对象。可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国内却没有全面地出版过他的作品,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因此很多读者虽然都知夏目漱石之名,但真正系统阅读过夏目...
【藏书阁打卡】3.5 《草枕》不是以故事情节推动的小说,小说的原力在于主人公画家的艺术观念。他从城市避居到一处如“桃花源”般的僻静温泉旅馆,决意在“非人情”的世界中徜徉。 如果说小说有微弱的情节的话,则当是画家一步步迈入温泉山庄的世界,了解神奇的女子那美的经历,那美身边的人也只为烘托一个有个性的敢说敢做的女子那美,然而她又是神秘的,时而如做戏般歇斯底里,像幽灵常常从画家眼前飘过,时而又给画家新的刺激,言谈真率无所拘束,令无能男子失色。 小说没劲在长篇大论的美学见地谈与故事的推动关系太过松散,看起来像是一篇散文。纵然文笔优美,极富思想性,丰子恺的译笔流畅优雅,然而还是失去了小说的佳处。夏目漱石有意反其道而行之,反当时畅销的德富芦花《不如归》(丰子恺也有译本),意欲写作一本“非人情”的小说。
评分丰译本句子结构更简洁,用词更浅白,相比,陈译本某些大段自白就翻得很有距离感,要多揣摩,然而在景、人的描写上个人还是喜欢陈译本的韵味一些
评分气象万千,荡涤胸臆。
评分不能说很适应丰子恺这样把日式作品完全转译成中式散文的风格。不过既然是意译,诸如“轻轻打动我的脉搏”这样的着实有待推敲...
评分难得吃素(按:夏目绝对是最伟大的日本作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