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O.普鲁姆(Richard O. Prum)
美国耶鲁大学的鸟类学教授,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脊椎动物馆馆长。他是麦克阿瑟奖和古根海姆奖的获得者,为探索恐龙羽毛和颜色做出了重要贡献。
欢迎踏上世界知名鸟类学家理查德·普鲁姆为你量身定制的智力冒险之旅。
我们通常认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可以解释生命树上的每一个分支:哪一个物种会繁衍,哪一个物种会灭绝,哪些物种会进化出哪些特征……但是, 达尔文说过:“每当我看到雄孔雀的尾屏,就觉得难受!”这是因为在他的自然选择理论看来,雄孔雀尾屏上过于华丽的图案似乎毫无生存价值。对此,传统科学的观点是:动物的择偶炫耀特征是展现它们的遗传优势或素质优势的“广告”。
但是,凭借在世界各地30多年的实地考察和野外观鸟经验,普鲁姆对这一观点发起了挑战。在热带丛林深处分布着多才多艺、美丽优雅的鸟类:雄性梅花翅娇鹟会用翅膀唱歌;雄性大眼斑雉的翼羽展开后成4英尺宽的锥面,上面点缀着立体的金棕色球形图案,灿烂夺目;雄性红顶娇鹟会用太空舞步来求偶……作者看到了许多动物的炫耀特征,而且这些特征似乎都与自然选择理论的关系不大。在寻找真正答案的过程中,普鲁姆将达尔文于150年前配偶选择的审美进化理论从故纸堆中挖掘出来,它是驱动进化历程的一台独立发动机。
这趟美的进化之旅的起点是“生命之树”,终点是我们对人类进化及自身的重新理解。自然界的绚丽多姿填补了我们理解进化史和人类起源的一块空白,为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达尔文进化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科学视角。
什么是美?谁来定义美?美在不同的时代与社会中又是如何变化的?美存在于人类社会,亦存在于动物界,假如美有人或动物中的某一部分个体或群体主导,那么这个主导的人是谁?——这些宏大的问题必然三言两语难以尽述,因此不妨化繁为简,从相对简单一些的鸟类谈起,这也便是《美...
评分我先写一个粗略的过过瘾。 这是一本很严肃的科普,虽然前面两章的内容有点偏于学术争论的历史脉络,无甚生物知识的读者会感到屡不清作者的思路,但后面就很平易近人了。 审美进化,是在假设非人动物与人有着相同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进而发现智能现象在两性选择活动中,作为...
评分11/03/2017 最近看到有人提起,就贴过来吧。 刚听这本书时候的一点小片段。其实后面的内容不止这些,蛮有趣的。 昨天煮饭时听到一段关于duck sex的内容,差点笑喷了,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所以要记一下。 前面都在讲鸟儿们的迁徙特性、羽毛和歌声,narrator还时不时学学鸟叫。...
评分 评分作为纯粹生存繁衍哲学的进化论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补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虽然可能不算新的)就是演化依赖,演化方向有可能走到对生存繁衍并无作用的方向上,同时,它和生存繁衍是共存或博弈的。
评分写得很有趣,但是作者夹带私货……(;´༎ຶД༎ຶ`) 我就想看个鸟鸟而已可以不要什么都扯到人类社会好吗?
评分一口气读完,好看。把审美作为进化中的独立要素能引出如此丰富又有说服力的结果:审美协同进化造就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奶牛的斑块,雀儿的翅膀。”第七章最喜欢,说雌性娇鹟的审美偏好降低了雄性的攻击性,还造就了雄性的社交网络。甚至是恐龙的审美偏好造就了羽毛并让它们从大灭绝中幸存,让我们有幸在今天,和鸟儿分享这个世界!引申到人类的后几章就见仁见智了,毕竟人太复杂。作者因深爱而理解,把鸟类的审美认知讲得入情入理,最后对他观鸟初体验的回忆很是动情。 和《隐藏的现实》有点像,绕开科共元老院直接向人民宣讲一个尚有争议的观点,还讲得娓娓动听,“再拨三十万也值得”。给男女平权提供生物学论据,其实也有点像他的论争对手了。平权就是平权,一个纯然社会领域的事。
评分作者在写这本书之前难道就没有想一想:说一样东西是美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当我们在审美时,究竟是在干什么? 视觉之美和音声之美截然不同,山川之美和林木之美又是两回事。我觉得JR的电车造型很美,这和纸片人的美又有什么关系?
评分还是会觉得作者有点偏执。专业的东西不懂,但是就像作者说的,达尔文提出了多种理论来解决他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多样性问题,那么关于美的进化,为什么只能是配偶选择,而不能是配偶选择和适应性选择同时存在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