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1864-1945年),瑞士著名美术史家,著名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的高足,被认为是继温克尔曼、布克哈特之后第三位伟大的艺术史家。沃尔夫林的艺术史研究关注普遍的风格特征,而不是对单独艺术家的分析,他把作品形式分析、心理学和文化史结合起来,力图创建一部“无名的艺术史“。主要著作有:《文艺复兴与巴洛克》(1888年)、《古典艺术》(1899年)、《艺术史的基本原理》(又译《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1915年)和《意大利和德国的形式知觉》(1931年)等。
沃尔夫林的五对概念中,第一对概念是最根本的关键点。 后四对概念都是在第一对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因为只有第一对是表现手法,而后四对都是视觉感受。 正是由“线描”和“涂绘”,产生了后四种文艺复兴和巴罗克的不同视觉形象。
评分古代,发展节奏不快。一个集体风格渐变很久。 当下,这些风格可以彼此变化,彼此共存,平均一个风格只能消费一周,都要学习。
评分这本书是第二次读了,初读第一章可谓收获很多,而读到中段就开始有点不耐烦,有些读的急躁,而读的后半段则开始一字一句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又回头重读了中间的几章。不得不说,沃尔夫林是20世纪当之为愧的艺术史大师,不像许多低质量的艺术史著作,充斥着无关痛痒...
评分 评分翻译如译者所说通篇英本直译,最好读两遍以上,第一遍会有点痛苦,但越读越会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观察艺术 。
评分惹 有点矛盾 一味寻求“内部的”美术史但最后又提到了注意外部的因素……但人家出名了嘛
评分非常棒
评分很多艺术家的名字被错译了,意大利语的专有名词也一律音译,编辑像失心疯了一般,把行文阐述中列举的图片全部放在了尾页,还打乱了顺序……基于本书的年代就不深入吐槽了。 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沃尔夫林概括了五对风格上的差异:线描与图汇,平面与纵深,封闭与开放,多样与同一。 第一对非常有启发性,触觉和视觉的两种感知方式下的艺术风格对比,有学习的价值。然而余下四对有发散性思维和凑字数的嫌疑。文后举例的图片说服力不足,而且更像是循环论证。 总体上,个人认为不足以信,但有助于拓宽思路。
评分怎么封面不太对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