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巫鸿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巫鸿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480
译者:郑岩
出版时间:2009
价格:6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81406
丛书系列:文景·巫鸿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巫鸿 
  • 建筑 
  • 艺术 
  • 美术史 
  • 历史 
  • 考古学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美术史家巫鸿最富争议的学术专著,被誉为“可以与福柯的《词与物》比肩”。

作为重构中国古代美术宏观叙述的一种尝试,本书沿循两条线索对中国古代美术传统进行界定:一是文化比较的线索,即,首先反思“纪念碑性”这一西方古代艺术的普遍经验,然后通过考察重新定义的“纪念碑性”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特殊表现,来探索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逻辑。另一个是历史演变的线索,即通过对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的观察,去发掘中国艺术和建筑的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之间的连续性和凝聚力。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书导论:九鼎传说和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以下是正文五章,分别为:一、礼制艺术的时代;二、宗庙、宫殿和墓葬;三、纪念碑式城市——长安;四、丧葬纪念碑的声音;五、透明石头:一个时代的终结。

因为这部书,美术史学界掀起了一场学术上的“科索沃战争”(李零语)。自本书问世以来,围绕本书的内容以及东西方治学理路的大讨论,波及美术史学科以外,绵延至今。今天,提起《纪念碑性》这本书,仍然是一段学术史上剪不断理还乱的公案。

本书是《纪念碑性》中文版的首次出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久负盛名,作者兼具国内外治学经验,又有传统史学、艺术史和人类学研究背景,方能写出这种大气而不落窠臼的作品。大家的书往往语言精准清晰,不会故弄玄虚地卖弄概念或是文采,因此对普通学生来说并没有阅读障碍。对于我们的研究...  

评分

我在十几余年前发表的《中国早期美术和建筑中的“ 纪念碑性”》(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一书将由世纪出版集团翻译出版,译者嘱我写一篇序。想了一想,感到回顾一下这本书的成书背景和动因,或许有利于国内读者了解它的内容和切入点。因为大家...  

评分

又是为了赶作业唉...我好惭愧。写到最后差点没被变成了写小说。很是失礼。请直接无视。 读书笔记:《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第三章 纪念碑式城市——长安 读完了巫鸿先生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以后,我感觉这本书是很好...  

评分

我坚信02或者03年我见到过该书另外一个中译本,那是在伦敦做论文的时候。尽管我搜遍了SOAS的图书馆索引,但是现在仍旧无法回想起那个版本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评分

讀下貝格利的書評,不得不詫異,到底是什麽讓他動了這麼大的火氣,在文章中極盡挖苦嘲諷之能事來攻擊巫鴻。當初讀班宗華與高居翰關於高氏之《江岸送別》一書的書評和私人信件時,便覺班氏的言辭有時過於激烈,常有“在某某點上你完全錯了”或“想問公正(impartiality)何時才...  

用户评价

评分

一部开拓心胸的杰作,门外人也能读得津津有味

评分

当我努力追寻的研究对象在十九世纪后半夜整体缺席时,等待我的不仅仅是惊喜,还有焦急。 把纪念碑平面化以后,你就会看到,失去的空间让纪念碑无处藏身,一下子矮小了好多。由此看到,纪念碑这一寄托于空间的概念的局限性,以及条约在当时的境遇。为什么纪念碑会直接过渡到碑刻以及与此相关的二元视觉艺术,而不是到文字以及与其相关的书籍或者契约?- 耕石

评分

叙事宏大,想象丰富,而逻辑未坚,线性与平行之错综使人遗憾,仅可作一整体重建之注脚,最终一一伏摄于纪念碑性四字下,枘凿之间,削足适履。单论诸篇,倒是兀自精彩,长安一篇生动非常取自历史观察,而南京萧氏墓表一篇的作为图像分析,也非常精彩。

评分

当我努力追寻的研究对象在十九世纪后半夜整体缺席时,等待我的不仅仅是惊喜,还有焦急。 把纪念碑平面化以后,你就会看到,失去的空间让纪念碑无处藏身,一下子矮小了好多。由此看到,纪念碑这一寄托于空间的概念的局限性,以及条约在当时的境遇。为什么纪念碑会直接过渡到碑刻以及与此相关的二元视觉艺术,而不是到文字以及与其相关的书籍或者契约?- 耕石

评分

没有困意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