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艺术史 巫鸿 建筑 艺术 美术史 历史 考古学 中国
发表于2024-12-22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嗯,第一二章。
评分推荐这个中译本,推荐第三章“纪念碑性城市长安”,如果能找到另外一篇旗鼓相当的论述长安的文章,我考虑把这篇加到明年的中建史阅读篇目中。大家有没有推荐呢?
评分巫鸿建立中国美术史的架构,我觉得还是在一种“场景还原”的手法基础上,将石器、玉器、青铜器、城市和墓碑等,都放入其原有的位置上,串在名为“礼仪”的线索上。这本书看得最带劲的还是讲“汉长安”那节,毕竟我是学建筑学的嘛。比起将汉长安作为一个纪念碑的城市,我更愿意关注汉长安城内居民区和宫室混杂,皇帝跨过中央大道上的复道从未央宫来到长乐宫的途径,渭河北岸数座皇陵和他们的陵邑与长安城一道构成公元前后世界特大首都卫星城带这样无比先进的规划理念,以及杜陵邑是当时重臣的聚居地,他们的上朝路径是不是每日跨越渭河上的桥,来到长安城内上班。这些“场景还原”比去背诵汉长安是宫室居半唐长安是里坊制宋汴梁是街坊制要更为生动可感些。最近不管是看史景迁,还是巫鸿,感觉他们受到宇文所安的影响都很大。
评分《序》读起来很有启发:反思了美术史的写作既要反映人与事件在具体的时空语境中如何作用于美术文本,认识到美术史构成中的人的主体性;又要考虑和坚持宏观的视野和宏大叙事传统,将美术发展史看作一个延续的、广阔的可作业领域,而不是碎片化的拼凑和封闭式探讨。
评分推荐这个中译本,推荐第三章“纪念碑性城市长安”,如果能找到另外一篇旗鼓相当的论述长安的文章,我考虑把这篇加到明年的中建史阅读篇目中。大家有没有推荐呢?
巫鸿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美术史家巫鸿最富争议的学术专著,被誉为“可以与福柯的《词与物》比肩”。
作为重构中国古代美术宏观叙述的一种尝试,本书沿循两条线索对中国古代美术传统进行界定:一是文化比较的线索,即,首先反思“纪念碑性”这一西方古代艺术的普遍经验,然后通过考察重新定义的“纪念碑性”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特殊表现,来探索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逻辑。另一个是历史演变的线索,即通过对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的观察,去发掘中国艺术和建筑的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之间的连续性和凝聚力。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书导论:九鼎传说和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以下是正文五章,分别为:一、礼制艺术的时代;二、宗庙、宫殿和墓葬;三、纪念碑式城市——长安;四、丧葬纪念碑的声音;五、透明石头:一个时代的终结。
因为这部书,美术史学界掀起了一场学术上的“科索沃战争”(李零语)。自本书问世以来,围绕本书的内容以及东西方治学理路的大讨论,波及美术史学科以外,绵延至今。今天,提起《纪念碑性》这本书,仍然是一段学术史上剪不断理还乱的公案。
本书是《纪念碑性》中文版的首次出版。
还没有细读,不过把好几个门类挑出一些作品来然后放入一个西方的纪念碑性中,我怎么有点感觉像是在逗西方人玩呢?德国人看见中国的塔确实是喜欢喊monumental,monumental,可中国有纪念碑性这个东西么?
评分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久负盛名,作者兼具国内外治学经验,又有传统史学、艺术史和人类学研究背景,方能写出这种大气而不落窠臼的作品。大家的书往往语言精准清晰,不会故弄玄虚地卖弄概念或是文采,因此对普通学生来说并没有阅读障碍。对于我们的研究...
评分讀下貝格利的書評,不得不詫異,到底是什麽讓他動了這麼大的火氣,在文章中極盡挖苦嘲諷之能事來攻擊巫鴻。當初讀班宗華與高居翰關於高氏之《江岸送別》一書的書評和私人信件時,便覺班氏的言辭有時過於激烈,常有“在某某點上你完全錯了”或“想問公正(impartiality)何時才...
评分 评分我坚信02或者03年我见到过该书另外一个中译本,那是在伦敦做论文的时候。尽管我搜遍了SOAS的图书馆索引,但是现在仍旧无法回想起那个版本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