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Brodsky,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摄影师,布罗茨基自小酷爱自由,因不满学校的刻板教育,15岁便退学进入社会。他先后当过火车司炉工、板金工、医院陈尸房工人、地质勘探队的杂务工等。业余时间坚持写诗,译诗。
布罗茨基从1955年开始写诗,多数发表在由一些青年作家和艺术家所办的刊物《句法》上,并通过诗朗诵和手抄本形式流传于社会。卓异的诗才很快使他崭露头角,被称作“街头诗人”,并受到阿赫玛托娃和其他一些文化界人士的赏识。1963年发表的著名长诗《悼约翰·邓》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1964年,布罗茨基被法庭以“社会寄生虫”罪判处5年徒刑,送往边远的劳改营服苦役。服刑18个月后,经过一些苏联著名作家和艺术家的干预和努力而被释放,获准回到列宁格勒。从此,布罗茨基的作品陆续在国外出版。从1965年起,布罗茨基的诗选陆续在美国、法国、西德和英国出版,主要诗集有《韵文与诗》(1965)、《山丘和其他》(1966)、《诗集》(1966)、《悼约翰·邓及其他》(1967)、《荒野中的停留》(1970)等。
《布罗茨基谈话录》系根据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生前与文化史学家所罗门·沃尔科夫的谈话整理而成,凡十二章,内容涉及布氏的生活经历、创作,他与俄国诗人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英国诗人奥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关系;对上世纪五十~八十年代苏联和美国的文化交流、文化现象颇多精辟之见。
买书当时,就知道这里会有很多吐槽翻译的人,读了一读,还是买下,看到一个不那么技术流的布罗茨基,聊天型的布罗茨基,这本身就挺好的了。这本书里的他少了很多大理石味。 文明的孩子我也买了,觉得基本文能达意吧。对中国的大部分译者,我的要求到此为止了。 编辑我不作要求...
评分 评分 评分【读品】罗豫/文 在一个文学艺术和思想学术日趋精英化的时代,谈话录无疑是大师的精神世界辉煌宫殿给读者们开启的一道侧门。出版于19世纪上半叶的《歌德谈话录》给这类文体树立了成功典范,之后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于此越来越情有独钟:用“谈话录”三字检...
评分谈话录或访谈录无疑是一种非常牛逼的作品和书籍形式,它更直接、更随性、更有针对性地体现被访者(也包括访问者)的旨趣和故事,有时几乎达到裸露灵魂的地步。诸如费里尼的谈话录《我是说谎者》和《费里尼对话录》,两书在国内均有译介出版,对文艺爱好者而言,是一道营养高...
很好看
评分俺的菜
评分整体上还算可以,能要求怎么样那,喜欢布罗茨基和诗歌的朋友还是值得破费银子的。个人感觉译的不如《文明的孩子》内容没有《布罗茨基》传充实,信息量没有前者大。
评分录音时代里,你在诉说,我在倾听。
评分还是读他的诗歌吧,或者写的两本随笔。谈话录没有什么营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