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今读

论语今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经代代相传,长久地浸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论、活动当中了。对孔子、《论语》和儒学,似乎还要做另一种工作,就是对这一“半宗教半哲学”的文化精髓既解构又重建的工作。培育人性感情、了解和区分宗教性私德与社会公德、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的偶然,乃《论语今读》的重点。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李泽厚
出品人:
页数:628
译者:
出版时间:2008-6
价格:5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28884
丛书系列:李泽厚集
图书标签:
  • 李泽厚 
  • 论语 
  • 哲学 
  • 国学 
  • 孔子 
  • 文化 
  • 经典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它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理解和认识,而且他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之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

李泽厚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作为对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论语今读》表达了李泽厚和孔子的对话。一方面,李泽厚让孔子复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们言说;另一方面,他又凭其独特的方式针对孔子的问题给予回答。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值得思考的不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泽厚所阐释的孔子的思想。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历来对它的注释传疏就数不胜数。耳熟能详的当然该算是南宋大儒朱熹夫子的《论语集注》。读朱熹的书,重要的是“玩味体察”,非读读便可,因其带有理学观点,所以处处要和理学的整体看法配合才能读懂朱熹的注释。正如蒙文通所言:“读宋、明理学书,不能...  

评分

这本《论语今读》我花上除吃饭睡觉外几乎所有的时间,用了整整半个月才把它读完。请不要误会它艰涩乏味,相反的,我常常读的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可惜时间实在有限,否则我想我更愿意再细致一点的去研读它。 之所以用了这许多时间来读这本书,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惭愧的...  

评分

“其实我的兴趣更在老庄玄禅,这本书都是提纲,其实我更想对其中一些问题,例如宋明理学的发展行程做些细致的分析。” 这是李泽厚本来的意图,但终究没有达成,只是翻炒了论语这盆冷饭,所以让我对这样的缘起充满了期待,明明很清楚自己的立场,很知晓现在的状况,但是为什...  

评分

我学《论语》开始于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这是他的演讲集,通俗倒是蛮通俗,但洋洋洒洒,信马由缰,而且颇有信口开河的感觉,很多地方的解释明显不妥,但老先生自己倒是很自得很潇洒的模样。读了200多页不想继续,换了一本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感觉马上不同。 《论语今读》...  

评分

决定保研为我带来了将近一年的空闲,原先便计划着要利用它来读一些书。这几年陆陆续续读过的书也不少,但毕竟是以小说、散文和传记为主,始终不够深刻。这回读书的目的与之前迥异,不再是单纯的消遣或是求知,而希望自己能有深入本质、理性而虔诚的力量去面对未来路上纷繁复杂...  

用户评价

评分

李泽厚在八十年代末开始进行《论语》的阐释工作,其目的一方面是借助经典,另一方面也是想要附骥尾至千里。这部书应该先读李泽厚的前言和后记附录部分,充分理解李泽厚阐释论语的思想出发点。李泽厚的思想,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马克思和康德的基础上,一方面依据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构建行为实践能力;另一面通过康德先验理性,来构筑文化沉淀学说,这就构成了李泽厚思想的双核心结构。他经常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所谓西学为体,就是指马克思生产力和康德启蒙哲学的双体结构,中学为用,即中国将马克思和康德学进来,然后化为中国现代化的功用。李泽厚将这种观念融合到对于《论语》的解诂上来,这其实就是他的转化性创造。因此,本书的重点应该放在李泽厚的【记】上,虽然本书也有译注,但是都是他选取的,而不是亲为的。

评分

#还是更喜欢钱穆的

评分

体系关照,发展眼光,集采众长;重写古代,突破传统,审慎旧说。

评分

從小到大對這本書的誤解太多,到了自己真正主動去讀的此刻才理解其中深意。有些話已經不合時宜,但是有些待人(仁者愛人、四海皆兄弟)處事(把握尺度、謹言慎行)待己(樂感文化、知命)的精華價值時至今日更應該去堅守。因為一切源頭來自巫術,孔子的話初衷應該是敬畏天地、萬物與他人,包括鬼神(存而不論),只有這樣才能“萬物並育而不相悖”,當然如果不靈活使用使其成為教條束縛人性,主要還是看“度”。不過我始終覺得在這個愈發強調個人主義的時代,一切禮崩樂壞、分崩離析也是一場場人道災難,一如戰爭,是從不包容與區分敵我的對立開始的,學習“不遷怒,不貳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躬自厚而薄責於人”.雖蠢而訥,必也善乎?不是因為頑固守序,而是因為尊重世界。

评分

翻译了全文是大败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