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巨擘弃政从学的心血之作
海外汉学界权威的五四研究
☉编辑推荐
☆研究五四运动、了解近代中国,难以逾越的一部经典著作
☆对五四运动的研究,避免了宽泛的宏大叙述,而是着眼回归事件现场,考证每一个细节,苦心孤诣还原历史真实
☆这是一部研究“五四”而不仅仅停留在“五四”的著作。除运动本身,作者还挖掘了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细致地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成因、社会支持力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下编剖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作者引用的资料翔实,论证客观,对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书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五四”历史图景。
⊙媒体&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材料翔实、内容丰富的卓越著作,任何一位研究现代中国的读者不可缺少的指导性参考书。
——美国《东方学会学报》
周策纵(1916—2007)
著名历史学家。抗战时期在中央政治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战后赴美国,获密歇根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亚系终身教授。曾担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员,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研究员,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曾获美国福特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古根汉学术奖、美国科学院学术奖,专长研究中国哲学、五四运动史等领域。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经历过这场运动的风流人物都已不在人世,但我们至今还受到这种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我觉醒,告别过去两千年的封建陋习,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精神面貌。 从近代开始,为了解决中国何去何从的历史命题,先人们先从洋务运动的物质、器物开...
评分 评分“早期的文化会变成一堆瓦砾,最后变成一堆灰土,但精神将萦绕着灰土。” — —L•维特根斯坦 周策纵先生的《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一书自1959年出版以来早已完成了其经典化历程,因其细致入微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而被誉...
评分 评分世间万物,在恒久的时空中,一直呈现着分裂与统一的形式,这是就局部中彼此之间的关系而言。但就整体来看,它们从来都是一体的、系统的、变化的、发展的。局部产生的破裂、变动、重建都隶属于整体统一的范畴,所以,研究与认识这个世界,也只有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时,思考而得的...
五四运动是一场根本性的、彻底的思想和社会政治变革,它所促成的主要是思想的觉醒和变革,并且它的领导者是知识分子。这又进而促进了各种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
评分真正地中国人必看,这是我们出生的故事。
评分较为完整地了解五四,从前期背景、运动过程,特别是后续的影响,才明白五四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也讲了很多令人惊喜的细微之处:胡适受美国文学运动的影响;知识分子在北大的暂时联合,也才有后续的分裂;青年思想的混合;政治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科举废除后人才选拔制度的缺失;学生联合会的逐步成立并对中国共产党影响至深;吴虞对孔教的批判;西方对五四的评价;毛对五四的定性、混淆、夸大。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点出中国缺乏个人主义的传统,耐心在当时是一种很难保持的品质,西方民主观念与现实的矛盾,高涨的民族主义,诸此使得苏俄的吸引力更具戏剧性和效力。投水自杀的周瑞琦“此次毋再贻讥五分钟热心是幸。”这一切都让五四成为五四。
评分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打卡,二零一九年最后一书。 周策纵老先生以春秋笔法秉笔直书,遵从“不求得宠于当时,却待了解于后世。”的史家传统,遍历文献,条分缕析,还原五四运动的发展脉络,分析五四运动的思潮线索,既肯定了这次运动的非凡成就,也总结了这场运动的疏漏缺陷。 在风云变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当年牵涉其中的各种团体、阶层、党派、势力一一涌现,事件中心的各方学生、商人、工人、军阀和秉持多种主义的知识分子纷纷登场,他们如同千万条潜流,在历史的漩涡中撞击、翻滚、汇聚在一起,掀起了一场波及百年中国历史的思想革命和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是活的历史。因为它的精神还活着,它所提出的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还有更年轻的人志愿为它而努力。自由、民主、人道、科学,都是永远未竟的事业。”
评分这是一部研究“五四”而不仅仅停留在“五四”的著作。除运动本身,作者还挖掘了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