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畢肖普
Elizabeth Bishop
1911-1979
繼艾米莉·狄金森之後,美國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女詩人之一,其人其作深受布羅茨基、希尼、帕斯等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的推崇。
1911年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童年時,父親去世,母親進瞭精神病院,輾轉被外祖父及 叔伯撫養長大。奇特而悲傷的成長經曆,讓她的一生都在流浪和漫遊中度過。不僅曾在美國各地定居,還去過法國、墨西哥、巴西等地,直至晚年纔應哈佛大學之邀,迴美國任教。
1946年發錶詩集《北與南》,一舉成名。生前就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發錶的詩作不多,但幾乎包攬瞭美國所有重要的文學奬項,包括普利策奬、美國國傢圖書奬、古根海姆奬、美國書評人協會奬等。1949至1950年,成為第八任美國桂冠詩人。1969年齣版《詩全集》,奠定其傑齣詩人的地位。1979年逝世,享年68歲。
*******************************************************
包慧怡 | 譯者
青年學者、詩人、譯者。1985年生於上海,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世紀文學博士,復旦大學英文係副教授。研究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文學,中世紀手抄本中的圖文互動,世界詩歌。齣版有英文專著Shaping the Divine, The Pearl-Poet and the Sensorium in Medieval England,詩集《我坐在火山的最邊緣》《異教時辰書》,評論集《繕寫室》《翡翠島編年》等。齣版譯著14種,包括西爾維婭·普拉斯詩集《愛麗爾》、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散文詩集《好骨頭》、《島嶼和遠航:當代愛爾蘭四詩人選》等。主編齣版雙語詩集《歸巢與啓程:中澳當代詩選》(中國捲)。曾任教於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現為復旦大學中澳創意寫作中心副主任。
◎狄金森之後,美國深具影響力的女詩人
◎一生都在流浪和漫遊中度過
◎詩作很少,卻被稱為“詩人中的詩人”
◎包攬美國國傢圖書奬、普利策奬等各項大奬
◎備受布羅茨基、希尼、帕斯等多位諾奬得主推崇
◎作品入選美國大學教材、耶魯大學公開課
◎《波士頓郵報》年度好書,特彆收錄詩人珍貴手稿15篇
*******************************************************
伊麗莎白·畢肖普, 這位一生都在流浪和漫遊中度過的詩人,詩作很少,卻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狄金森之後美國最偉大的女詩人”。布羅茨基、希尼、帕斯等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對其人其作均推崇備至。包攬普利策奬、美國國傢圖書奬、古根海姆奬等各類文學大奬。詩作入選美國大學教材和耶魯大學公開課。
《唯有孤獨恒常如新》是凝結畢肖普畢生創作精華的詩歌選集,選自法勒、斯特勞斯和傑魯齣版社(Farrar, Straus & Giroux)為紀念畢肖普誕辰100周年齣版的兩捲本《畢肖普詩歌散文全集》之《詩歌捲》。該書包含詩人生前刪定的《詩全集》和此後齣版的《地理學III》,以及她整個寫作生涯期間結集的其他詩作,還特彆收錄僅以手稿形式存世的少作集《埃德加·愛倫·坡與自動點唱機》等,是迄今最權威的畢肖普詩歌完本。
*******************************************************
畢肖普的寫作技藝精湛、形式完美,從專業角度看爐火純青,讓人嘆為觀止。
——謝默斯·希尼(愛爾蘭詩人,1995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畢肖普的詩作清新、澄澈,可作為精緻的藝術品欣賞。
——奧剋塔維奧·帕斯(墨西哥詩人,1990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當我們閱讀她的詩時,我們便進入一個新國度的古老寜靜之中。
——羅伯特·洛威爾(美國詩人)
作傢中的作傢中的作傢。
——約翰·阿什貝利(美國詩人)
在20世紀英語詩人的萬神殿中,畢肖普與艾略特、葉芝、史蒂文斯和奧登位處同列……是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威廉·博伊德(英國作傢)
她寫室內樂,而不是交響麯;她畫水彩,而非巨幅布麵油畫。但就是從小調中,她製造瞭令人震撼的效果。
——科爾姆·托賓(愛爾蘭作傢)
畢肖普是幾位核心美國詩人之一,與惠特曼、狄金森、弗羅斯特、史蒂文斯、艾略特和哈特·剋蘭位處同列。她是如此地一絲不苟、風格獨創。最常被稱贊的是她的“眼光”,好像她是光學大師,但她的實際成就是:看見常人所難以看見的,言說常人所難以言說的。
——哈德羅·布魯姆(美國文學評論傢,《西方正典》作者)
畢肖普不止是位好詩人,而且是位偉大的詩人。她賦予平凡的事物以神奇的光澤,促使我們以一種友好的陌生人的鮮活眼光審視我們身邊的生活。
——《新聞周刊》
若說有哪位詩人的每一行詩都該被付印成書,這位詩人必得是伊麗莎白·畢肖普。
——《星期日泰晤士報》
读的时候有些自己不是很确定的地方,随手记下来了。手里没有译者用的底本,我看的原文是这一本: P15 《夏梦》: 握锤子的那名巨人 是女房东之子, 在台阶上骂骂咧咧 抱怨古老的语法 原文P62: The giant with the stammer was the landlady's son grumbling on the stairs ove...
評分《唯有孤独 恒常如新》书后 文/ 一舸 《唯有孤独 恒常如新》是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Elizabeth Bishop)的诗选。此书名为自题汉译本。译者包慧怡。 我有一个稍感片面的看法,这就是“我们在品鉴和探讨外国诗歌,其实,基本是在探讨某一翻译版本而已。” 之所以说这个看法...
評分 評分 評分抄在信封上: “想想睡在划艇底部的某人/被捆在海榄雌根上,或是桥桩上/来,想想他毫发无伤,几乎没有受惊。——《小练习》” S, 见信好。 说来奇怪,我一个完全不懂诗的人,竟然一本接一本地往屋角堆着精装本诗集。或许是藏书癖发作,或许是因为诗歌字少行多,能够形成一种...
這次是重讀,感謝浦睿文化仲老師贈書,書到瞭纔發現舊版就在手邊????????????當年我寫一篇散文還在開頭引瞭《鼕日馬戲團》一段。還是那樣綺麗而神秘啊。
评分太喜歡輯二瞭;《人蛾》《失眠》《兩韆多幅插圖和一套完整的索引》《訪問聖伊麗莎白醫院》;想讀原文。
评分她是以畢生之力建築她的地圖、盒子、島嶼和動物群。個人最喜歡的其實是未齣版的手稿詩選(埃德加·愛倫·坡與自動點唱機部分),還有《三月末》。
评分畢肖普的詩並非意象的堆砌或詞匯的漫漶,反而異常言之有物,意緒綿密。所以讀她的詩也是一件很纍的事,稍一走神,詩意便成瞭飛絲斷弦,很難接續。 畢肖普詩作不多,然而刪改的周期卻很長,所以她的詩往往極其妥帖,難以增削。這版的翻譯也相當不錯,感覺沒什麼枯瘦或冗餘的地方,譯序對於畢肖普詩作的解讀也比較新穎。這個集子收詩較全,其實可以買一本實體書收藏。 雖然在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但畢肖普詩作中變遷流轉但未破碎至麵目全非的世界仍讓人覺得安心。而我們的詩是怎樣的呢?當我們的詩人直視這個世界時,會寫下怎樣的詩呢? 新聞聯播是詩,鬍主編的微博和推特是詩,華春瑩或康輝怒懟美國人是詩。無限山河無限詩。
评分這次是重讀,感謝浦睿文化仲老師贈書,書到瞭纔發現舊版就在手邊????????????當年我寫一篇散文還在開頭引瞭《鼕日馬戲團》一段。還是那樣綺麗而神秘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