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斯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他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国与世界:十八世纪至当代》(获得德国史学家协会奖)《中国革命: 1925年5月30日, 上海》《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因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得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目前,他正在从事2 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本书荣获德国历史学家协会奖
.
《中国与世界社会:从18世纪到1949》一书为读者全面而深入地回顾了从18世纪到1949年中国与西方世界和日本的关系,论述的重点时间段是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作者非常详细地论述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解读它们对之后中国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例如,作者分析了,西方和日本在中国开设银行、修建铁路让中国对其产生依赖的程度。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与西方对中国的理解平衡起来。
王子琛/文 在萨义德批评西方学界使用“东方主义”的视角来研究东方,从而使得东方的研究被嵌入西方文明和语境之下,成为一个对立而异化的“它者”之后,对中国的研究仍然很难逃出“东方主义”的圈套。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本土的学者,都难免落入东方主义的彀中。 持有全球化史观...
评分王子琛/文 在萨义德批评西方学界使用“东方主义”的视角来研究东方,从而使得东方的研究被嵌入西方文明和语境之下,成为一个对立而异化的“它者”之后,对中国的研究仍然很难逃出“东方主义”的圈套。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本土的学者,都难免落入东方主义的彀中。 持有全球化史观...
评分王子琛/文 在萨义德批评西方学界使用“东方主义”的视角来研究东方,从而使得东方的研究被嵌入西方文明和语境之下,成为一个对立而异化的“它者”之后,对中国的研究仍然很难逃出“东方主义”的圈套。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本土的学者,都难免落入东方主义的彀中。 持有全球化史观...
评分王子琛/文 在萨义德批评西方学界使用“东方主义”的视角来研究东方,从而使得东方的研究被嵌入西方文明和语境之下,成为一个对立而异化的“它者”之后,对中国的研究仍然很难逃出“东方主义”的圈套。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本土的学者,都难免落入东方主义的彀中。 持有全球化史观...
评分王子琛/文 在萨义德批评西方学界使用“东方主义”的视角来研究东方,从而使得东方的研究被嵌入西方文明和语境之下,成为一个对立而异化的“它者”之后,对中国的研究仍然很难逃出“东方主义”的圈套。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本土的学者,都难免落入东方主义的彀中。 持有全球化史观...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作品
评分围绕中国展开的世界史,有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视角。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很客观,角度新颖多样,非常值得一读。此外强朝晖女士的翻译能力不得不让人佩服。五星➕不为过!
评分中国人写的近代史(包括蒋廷黻最著名《中国近代史》),使用的角度都是从清政府无能、卖国、腐等。也包括民国部分一样的套路批判多与思考很少涉及到经济部分。这本书的出发从地缘政治、政治经济学和世界上的每一次大事对中国的影响或者中国发生的大事件对世界的影响来推进讲述。从西耶稣会传教士描绘的强大帝国为起点在到西方列强分食中国和非帝国主义从经济政治上裹挟控制中国在到最后的1949伟大共产党胜利做结束!读后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
评分这本出版于三十年前的书,从不同的视角再一次梳理了一下中国近代史,作者在这本书中主要侧重的是经济方面,投资、贸易等,书中内容没有什么偏激之处,停售的原因也许是作者意识形态的不同吧!总之,这本书可以作为对中国近代史教科书之外的补充读物!推荐!
评分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