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的六朝史

“山中”的六朝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斌,1976年生,山东临朐人,1994—200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近年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古区域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魏斌
出品人:
页数:46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8
价格:5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6671
丛书系列: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图书标签:
  • 历史 
  • 魏晋南北朝史 
  • 中古史 
  • 六朝 
  • 魏晋南北朝 
  • 山林文化 
  • 魏斌 
  • 宗教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在六朝江南社会,“山中”这一地理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随着佛教山寺的兴起、道教洞天体系和山中修道的宫观化,一些山岳成为寺馆集中的宗教圣地,江南山岳完成“名山化”的过程,文化景观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和地理格局。作者立足山岳,全面搜集正史以外的宗教文献、文学作品、石刻史料等,打通佛道二教,透过若干个案的“深描”,细腻地展现了山岳历史自身的发展脉络(从山神祭祀到佛道寺馆的过程),佛道与民间信仰在山岳中活动的复杂关系。名山,特别是江南洞天福地的出现与山中景观的变迁,因此得到了鲜活而饱满的解释。六朝时代,乃至秦到隋唐历史演进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从而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魏斌,很高兴跟大家谈一谈我不久前出版的新书《“山中”的六朝史》。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魏晋南北朝史,对于汉唐之间区域文化景观的延续和变化等问题比较感兴趣,陆续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这次出版的小书,就是结集其中关...  

评分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人都有山林梦,一个自足自适,真理呈现的场所。也因为人人都想,部分人做,本属于自然的山林就会被圈进人文,拥有历史。而人人之所欲一旦实现,总会与人人之所欲渐生偏离。到了晚清,俞明震说:野寺泉无源,名山僧必俗。不寻山外山,转受烟霞梏。魏斌...  

评分

位于宜兴西南廿五公里处,有一国山碑,立于吴末帝孙皓天玺元年(公元276年),是当时“国山禅礼”个遗物。禅礼后不足5年,吴国即灭亡,留下此块巨大碑石,兀然立在山顶。后世记载之中,迭场孙皓君臣主演个禅让闹剧,理所当然畀淡忘,即便提起,也是作为“好大喜功”个反面教材...  

评分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人都有山林梦,一个自足自适,真理呈现的场所。也因为人人都想,部分人做,本属于自然的山林就会被圈进人文,拥有历史。而人人之所欲一旦实现,总会与人人之所欲渐生偏离。到了晚清,俞明震说:野寺泉无源,名山僧必俗。不寻山外山,转受烟霞梏。魏斌...  

评分

采访︱饶佳荣 您是如何从唐代制度史研究转向六朝山岳历史研究的? 魏斌: 武大自唐长孺先生以来,一直强调魏晋南北朝、隋唐两个断代打通,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我的硕导朱雷老师以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唐代典章制度著名,但他建议我先从魏晋学起。于是就从《晋书》开始一直往下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魏老师十年所集。这十年也是他逐渐影响学界的过程。魏帅是具有范式开创意义的学者。很佩服他能把“感觉”清晰地描绘出来。

评分

作者的史学功夫不错,关于空间的政治和诗学略欠缺。书缺少一些整体性。山中这个空间,除了在六朝历史政治的形势与力量中被形塑,也在形塑着六朝的世界观-看-想。后者还没有揭示出来。

评分

山中何所有?洞天与寺馆。作者尝试描摹出山岳这一地理空间在六朝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其“景观”形态的生长过程。书中问题并非无人关注,但作者试图将这一观察视角体系化的展示出来,从文本的叙述、信仰想象的构建,再到景观形态生成。全书最喜欢的两篇是《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和《钟山与建康东郊》,前者接续余英时、刘安志的研究,论及佛教前,事关彼岸的泰山-东海信仰。东海地点的南移,方诸青童与茅山洞天的仙界层级体系,以及北酆鬼府(泰山)信仰的傀儡化。后者详细讨论建康东郊的文化区域景观的生长,展示东晋南朝建康东郊的庄园与钟山寺观图景,极富有诗意与美感。考据和想象是作者的两支妙笔,但概念之实不应被考据之实所替代、淹没,如书中反复提及的神圣空间与文本书写等概念,前者被寥寥带过,后者则被文献考据而取代。五星而减半星。

评分

自然是相当精彩。宏观的讲,作者在行文的时候不止一次出现了三世纪初为“入口”、六世纪末为“出口”,但作者除了“道馆化”这一点,似乎另外也没有别的论证。此外,作者很想补充完《三论》中缺失的宗教一章。我在想:如果是唐先生,应该不会这样写。

评分

自然是相当精彩。宏观的讲,作者在行文的时候不止一次出现了三世纪初为“入口”、六世纪末为“出口”,但作者除了“道馆化”这一点,似乎另外也没有别的论证。此外,作者很想补充完《三论》中缺失的宗教一章。我在想:如果是唐先生,应该不会这样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