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及新书《张岪与木心》。
作者影像评论十二篇首次结集,并配以作者的手机快照。《影像杂谈》以画家之眼,谈论时间对于摄影的参与,记忆对于影像的介入。作者犀利的图像视角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张照片的平易切口。每幅图片,都有一段详尽或确凿的文字说明,介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隐形距离,得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真相与想象,而作者的文字,收放如锚。
*
【编辑推荐】
*
1、以文化的取景器,框取媒介的传统与观看的经验。视野宽广,极富洞见。
2、只是按下“快门”,收录作者手机快照若干帧,看图说话,意犹未尽。
在三月的末尾给我这读书过度的一月填上一个不太满意的尾巴,有助于我在四月继续努力。实际上这个月读的大部分都是只有五六万字的小文,一个下午、晚上也就看完了。怎料这陈丹青的小集子标着11万字的字数,实际读起来我怀疑也就三四万字。至于其中所得,多为空谈,这显然有一部...
评分在三月的末尾给我这读书过度的一月填上一个不太满意的尾巴,有助于我在四月继续努力。实际上这个月读的大部分都是只有五六万字的小文,一个下午、晚上也就看完了。怎料这陈丹青的小集子标着11万字的字数,实际读起来我怀疑也就三四万字。至于其中所得,多为空谈,这显然有一部...
评分在三月的末尾给我这读书过度的一月填上一个不太满意的尾巴,有助于我在四月继续努力。实际上这个月读的大部分都是只有五六万字的小文,一个下午、晚上也就看完了。怎料这陈丹青的小集子标着11万字的字数,实际读起来我怀疑也就三四万字。至于其中所得,多为空谈,这显然有一部...
评分在三月的末尾给我这读书过度的一月填上一个不太满意的尾巴,有助于我在四月继续努力。实际上这个月读的大部分都是只有五六万字的小文,一个下午、晚上也就看完了。怎料这陈丹青的小集子标着11万字的字数,实际读起来我怀疑也就三四万字。至于其中所得,多为空谈,这显然有一部...
评分在三月的末尾给我这读书过度的一月填上一个不太满意的尾巴,有助于我在四月继续努力。实际上这个月读的大部分都是只有五六万字的小文,一个下午、晚上也就看完了。怎料这陈丹青的小集子标着11万字的字数,实际读起来我怀疑也就三四万字。至于其中所得,多为空谈,这显然有一部...
序跋集。散漫地读过一些。比如,《褴褛的记忆》,那时,读冯克力主编的《当历史可以观看》时,觉得序写得很好,有温情,有识见,与正文也相扣。现在,它们脱离了原初语境,像是一叠老照片,当事人知道当时情境,仍有触动,而旁观者难以把握流动的情绪,只据表面影像来领会,终究有隔。
评分“但时间不过问摄影。”
评分影像,是虚拟的占有,当快门按下的那一刻,人就已经失去了定格在胶卷上的一切。影像记录下了现实的逃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看,也是与过去的重逢。
评分这本集子是陈丹青若干年来评述影像的合集。读毕,心中沉甸甸的。陈老是广博的,受八九十年代居住纽约经常逛美术馆、艺术馆、画廊区影响,他是能看“懂”作品的人。只是可惜,让他驻足的好作品(包括对中国的叙述),通常来自外国艺术家。 他对中国摄影家是叹息的。活在中国,艺术家都想在学院混张文凭,蹭进协会。但好的艺术家常在“自逼”甚惨的境况中——他们永在绝望与绝境中受折磨,同时被鼓舞,被激发。 随着这本书记住了一些名字,摄影的先驱——本雅明、巴特、桑塔格、布勒松、刘香成,中国的摄影者——吕楠、方大曾、沙飞、李振盛、何伟,还有一位去世后被发现大量作品的业余摄影家——薇薇安迈尔。
评分退步荒废草草加手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