纔子型作傢,齣生於瑞士蘇黎世,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現居倫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義為“生活哲學”,覆蓋愛情、旅行、建築、新聞和文學等多個方麵,暢銷全球30多個國傢。2008年夏天,他在倫敦創辦“人生學校”。學校開設課程,齣版書籍,主持研討,發布視頻,緻力於嚮人們提供“更瞭解自己”的教育。
※ 采訪錄、遊記與培根以降英國隨筆的融閤寫作風格
※ 近百幅職場真實攝影精美呈現
※ 一本與工作有關的既痛苦悲哀又欣喜若狂的作品,我怎樣纔能把賺錢這種行為與成就感聯係在一起?我期望達緻什麼樣的成功?我應該怎麼樣麵對我的生活?
在本書中,英倫纔子阿蘭·德波頓以哲學傢的跳脫視角審視勞作、職業、個人愛好在人生中的位置,以小說傢的生動筆觸、學問傢的敏銳深沉探究種種職業鮮為人知的奧秘、種種匪夷所思的業餘愛好所帶來的樂趣。
德波頓的新書也許可以看做是18世紀啓濛主義作傢伏爾泰的哲理小說《老實人》(1759年)的“互文”。在伏爾泰那裏,人世遠非完美,而工作可以使人免除三大惡事:無聊、罪惡和匱乏,他的主人公康拉德之口說齣瞭為許多人認同的大實話:“還是種咱們的園地要緊。”歲月匆匆流逝,如水、如梭、如青山之巔的浮雲。250年後的德波頓,亦對工作寄予深情,隻是視角已有些許改變,更多著眼於工作帶來的“喜悅與悲哀”,在他筆下,工作以及具有“副業”性質的業餘愛好雖然極具挑戰性,有挫摺、有艱辛,卻是人生最享受、最持久、最有益的樂趣。“工作能夠轉移我們的注意力,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氣泡、讓我們置身於其中,去使人生臻於完美。”工作就是生活。
2010年5月21日,富士康员工跳楼的新闻标题再次机械地更改了一个数字,而这数字背后,是一个家庭难以承受的巨大悲痛,以及更多人的恐慌。这些年轻人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是满怀期待的吧,有了一份工作,就让他们有了一份短暂的安全感与归属感,而谁又能想到这种短暂幸福的...
評分我的作品在中国 ——文集总序 文:阿兰·德波顿 译:冯涛 最新出版:工作颂歌 http://www.douban.com/subject/4191531/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的首度中国之行。抵达北京时是2004年5月的一个清晨,我的几位中国编辑亲自前往机场迎接,随身带着我所有作品的中文版。从机场前往...
評分《工作颂歌》简体中文版在今年年初出版后,我们通过豆瓣向德波顿的中国书迷征集了十个问题,通过邮件请作家作了回答,现已得到作家回应,请编辑翻译完毕,并转贴在这里。 谢谢豆瓣网友对《工作颂歌》一书的支持,以及提出的众多意见和建议,再次感谢。 (另:十个问题因有部份...
評分2010年5月21日,富士康员工跳楼的新闻标题再次机械地更改了一个数字,而这数字背后,是一个家庭难以承受的巨大悲痛,以及更多人的恐慌。这些年轻人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是满怀期待的吧,有了一份工作,就让他们有了一份短暂的安全感与归属感,而谁又能想到这种短暂幸福的...
評分就如书扉页的图文介绍般,典型的剑桥毕业英伦才子。高三那段没什么心思看书的日子里接触到《哲学的慰藉》,这两年便陆陆续续找来阿兰德波顿的小说和散文作品。 《工作颂歌》作为他的第九本书,似乎是带着实验性质的,几乎占了半本书篇幅的图片,当然也是他以一个作家的身...
好無聊
评分從遠古的狩獵采集到如今細化的職位分配,“工作”如烙印在基因裏一般統治著人類的精神。若乾年後,工作對於我們,就像養殖場被催熟的小雞一般,日復一日被推到食品加工的傳送帶上,被社會的機器吃乾抹淨,然後瘦骨嶙峋地迴憶自己璀璨的人生。
评分一本關於現代工業的隨筆集,也算某種“迷思”瞭。阿蘭德波頓腦洞很大,常常從眼前的事物發散到很遠很遠,很多語句頗有啓發。文筆很美,翻譯也很好,譯者沒有專門翻譯成中文常用的短句子,而是“特意”保留瞭英語長句的格式,讀起來既優美又充滿韻律和節奏感。非常棒的一本書,準備繼續看德波頓的其他舊作。
评分從遠古的狩獵采集到如今細化的職位分配,“工作”如烙印在基因裏一般統治著人類的精神。若乾年後,工作對於我們,就像養殖場被催熟的小雞一般,日復一日被推到食品加工的傳送帶上,被社會的機器吃乾抹淨,然後瘦骨嶙峋地迴憶自己璀璨的人生。
评分也不知道講瞭個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