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病痛、戒断烟瘾、感化罪犯、特务侦查……百年前,催眠术曾席卷中国上下,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疗、科技、实业、教育、政治等各领域,不仅是供人娱乐的奇观,还被赋予更多时代任务。
在这个世纪转换的动荡年代,西方催眠术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并在各个阶层传播开来,师生、警察、军人、商人、职员、心理专家等各色人物积极实践,主动参与催眠知识的建构,学院与民间的声音相互竞逐,呈现对“科学”的多元解释,也形塑了当时的科学文化氛围。作者指出,时人对催眠术的理解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华人社会的心理学、精神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语言、制度和知识的准备;同时,在晚清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国人通过催眠术形塑自我,想象符合时代所需的理想新人。
编辑推荐:
★清末民初席卷全国的催眠术实验,究竟是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还是来自西洋的“精神科学”?
★展现一代人对精神世界与科学新知的另类探索。启蒙理性之外,国人也通过“无意识”的心理体验来形塑现代自我。
★打破精英与大众的边界,改变传统科学史的精英视角,“普通人”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与塑造者。
★打破科学与玄学的边界,揭示“科学”概念变动不居的意涵及其在不同层面的流通途径。
评论推荐:
本书让我们看到在五四的“觉醒”话语之外,“无意识”的心理体验同样开启人们对自我和身体的全新理解,提供了现代性的另一个维度。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李欧梵
这本书从一个全球史的观点考察催眠术由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知识流动,以及催眠术在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将近代中国催眠术放在中西、古今交织的历史脉络之中来观察其多元之意涵……邦彦展示了与主旋律并存的多彩缤纷的催眠世界。我认为这一本书揭露了一部分催眠术的面纱,又引导我们再进一步思索沉吟,去探讨更为广阔而未知的世界。我相信许多读者会和我一样在捧读之下立刻觉得爱不释手。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黄克武
该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玄学并不见得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大众科学也不只是科学的普及和通俗化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大众也是科学的参与者、实践者以及科学的社会文化属性的赋予者。不仅如此,该书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史叙事中罕见的“普通人”,及在近代中国语境中“大众”和“科学”概念的变动不居和独特意味。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余新忠
作为一篇硕士论文,这本学术作品着实值得值得作为学术写作的学习对象。 全书贯穿医疗史、科技史、身体史的内容,尽管整体叙事基于“外史”的路径展开,但作者的医学背景也通俗易懂地揭示部分“内史”。 全书思路清晰,从催眠术作为近代中国的大众科学的复调表征——精英与群众...
评分提起催眠,你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什么呢?是一块怀表随着链子来回振荡?还是按照指令静静地躺着,好像睡着了一样?又或者是像木偶一样被人操控,做出身不由己之事? 念初中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不幸患上了抑郁症,那时的我天真地想自学催眠术帮助她。通过查询资料,才得知催...
评分其实在我们很多人眼里,催眠术往往是与迷信和伪科学混为一谈的,或者说是一种神秘的存在,但这本书从大众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催眠术在近代中国的一些发展情况。 这本书主要关注的是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社会,作为一个刚写完近代历史相关论文的人,...
评分催眠术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疗法。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催眠术有着各种各样的想象和误解,或是将其神化,或是报以猎奇心态,或是嗤之以鼻。 在现代心理治疗中,催眠疗法是指使用催眠的方法使患者意识被引导而高度集中,借助暗示性的语言和物品来引导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操作...
评分导论极其精彩,勾勒出与催眠术相关的几个研讨问题,研究综述扎实平稳,羡慕日英手到擒来的顺畅。但正如担忧所在,催眠术所涉及的片段文本,“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比如机构的材料集中于研究会发行的出版物,始终有雾里看花之感。为了解释,作者以STS的框架,社科理论进行阐述,反而失去了传统历史学叙述的厚重质感。现象总归是有趣的,作者收集梳理,功不可没。
评分★★★★★ 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学史专著。从“催眠术”出发,绕开既往落入俗套的国族身份、启蒙运动等等观点,勾连出一整套关于科学与玄学、外国与中国、精神与身体、业余与专业等等方面的“复调”互联与互搏。主体部分第二张讲的是出版物对于催眠术的涉猎与普教,公共空间对于催眠术的带娱乐性质的展演,以及讲习所的建立。催眠术逐渐由书本知识转为实践与实验。第四章谈的是催眠学会对于催眠建制化的过程。第五章谈的是催眠学会、领学会与学院心理学在争夺知识话语权的过程中争辩与争斗。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对于“大众科学”以及“科学大众化”的探讨。在作者看来,大众被不同群体调用包含了不同的主体。另外,作为一种“知识媒介”,催眠术的引入、发展、变异、传播也成为了理解“中国现代性”的一种方式。#读而思#1
评分我已经先睹为快了。很难想象这是本硕士论文,而且作者本科还是学医的,写得真是出人意料的好。看得出作者的英语和日语都很好,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将近代中国的催眠术置于世界和东亚的大背景下考虑,眼界十分宽广。尤其是第四章的思想史分析,思路之清晰,论述之精到,比大部分博士论文都要好,强烈推荐。作者的医学背景其实提供了很好的科学训练的基础,从医学转向史学研究,原本就有自我突破的意图,所以在处理“科学”边界的问题上,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思辨性,也带有自己独特的关怀和体认。这本书有一种久违的“少年感”,不说模棱两可的车轱辘话,处理史料也清新可读。作为专业书固然信息量很大,作为闲书也挺好看的。跟达恩顿那本其实关系不大,并不是简单的跟风之作。
评分选题真的好有意思看这个标题谁会不想买!!本来以为会很猎奇但好像猎奇的部分已经没有当年的懵懂薄雾遮掩所以拿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视角看来实在未免只剩“嗯嗯的确是这样”的会心颔首 学术的部分写的非常扎实 也能深刻的体会此命题在social science领域的独特与价值并委实能唤起一些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概念的反思回想 不管怎说 张邦彦老师的论文真的逻辑非常清晰行文非常流畅有理有据有抓点很适合作为社会科学范文学习、、
评分材料充实线索清晰可供发明,代价是不得不品尝具有宝岛特色的「三性三的」,那丰沛动人莫之能御的情感富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