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张邦彦
出品人:光启书局
页数:289
译者:
出版时间:2021-11
价格:7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7338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催眠术
  • 近代中国
  • 大众科学
  • 科学史
  • 文化史
  • 社会史
  • 医学史
  • 心理学
  • 奇闻异事
  • 知识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缓解病痛、戒断烟瘾、感化罪犯、特务侦查……百年前,催眠术曾席卷中国上下,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疗、科技、实业、教育、政治等各领域,不仅是供人娱乐的奇观,还被赋予更多时代任务。

在这个世纪转换的动荡年代,西方催眠术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并在各个阶层传播开来,师生、警察、军人、商人、职员、心理专家等各色人物积极实践,主动参与催眠知识的建构,学院与民间的声音相互竞逐,呈现对“科学”的多元解释,也形塑了当时的科学文化氛围。作者指出,时人对催眠术的理解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华人社会的心理学、精神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语言、制度和知识的准备;同时,在晚清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国人通过催眠术形塑自我,想象符合时代所需的理想新人。

编辑推荐:

★清末民初席卷全国的催眠术实验,究竟是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还是来自西洋的“精神科学”?

★展现一代人对精神世界与科学新知的另类探索。启蒙理性之外,国人也通过“无意识”的心理体验来形塑现代自我。

★打破精英与大众的边界,改变传统科学史的精英视角,“普通人”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与塑造者。

★打破科学与玄学的边界,揭示“科学”概念变动不居的意涵及其在不同层面的流通途径。

评论推荐:

本书让我们看到在五四的“觉醒”话语之外,“无意识”的心理体验同样开启人们对自我和身体的全新理解,提供了现代性的另一个维度。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李欧梵

这本书从一个全球史的观点考察催眠术由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知识流动,以及催眠术在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将近代中国催眠术放在中西、古今交织的历史脉络之中来观察其多元之意涵……邦彦展示了与主旋律并存的多彩缤纷的催眠世界。我认为这一本书揭露了一部分催眠术的面纱,又引导我们再进一步思索沉吟,去探讨更为广阔而未知的世界。我相信许多读者会和我一样在捧读之下立刻觉得爱不释手。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黄克武

该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玄学并不见得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大众科学也不只是科学的普及和通俗化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大众也是科学的参与者、实践者以及科学的社会文化属性的赋予者。不仅如此,该书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史叙事中罕见的“普通人”,及在近代中国语境中“大众”和“科学”概念的变动不居和独特意味。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余新忠

作者简介

张邦彦,毕业于台湾阳明大学医学系、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曾为台大医院住院医师,现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心理科学史、医疗史、东亚近现代史、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研究等。

目录信息

目录:
序一 复调视野下的催眠术 黄克武
序二 精神与科学的另类史 王文基
第一章 导论
一、楔子
二、什么 “科学”?谁的 “科学”?
三、大众科学史的视野
四、大众科学意义下的西方催眠术
五、催眠术与近代东亚
六、全书安排
第二章 惊奇与忧惧: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术
一、电磁化身体观的浮现
二、新式出版物中的催眠术
三、催眠术的展演
四、讲习所的设立与政府的压制
五、思想性的线索:群众心理学和 “暗示”观念的兴起
六、经验性的线索:犯罪事件的指证与文学的再现
七、历史性的线索:失魂与附身的恐慌
八、小结
第三章 机构的发展:催眠学会活动中的商业、政治与科学
一、前言
二、精神疗法的兴起
三、催眠学会简史
四、催眠学会的市场经营
五、催眠学会的政治操作
六、催眠函授中的 “商业交易”与 “互惠交换”
七、规范下的人与物
八、小结
第四章 心理知识的分化:催眠学会、灵学会与学院心理学
一、前言
二、催眠学会的灵学主张:“生机论”与“机械论”的思维
三、灵学领域的竞争者们
四、回到早年Psychological与Psychical的孪生关系
五、学院心理学与灵学的冲突
六、一场 《新青年》上的直接对话
七、从科玄论战思考 “精神”与 “科学”的关系
八、小结
第五章 结论
一、谱写近代中国科学史的复调
二、界限划分、知识分化与自我的形塑
三、过去与未来
后记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925年2月底,在孙中山生命末期罹患肝癌之际,中西医在物质性治疗手段均受挫之时,留学德国的精神治疗师葛心慈为其施以催眠术,辅助其入睡,减轻其痛苦,《晨报》与《大公报》不约而同均以“神技”来形容催眠术治疗。 自近代以来,催眠术通过日本传播到中国,曾一度引发民众热...  

评分

说起催眠术,对我来说一直都是非常神秘,看过相关新闻报道,也看过电视节目,看着被催眠的人被神奇地放倒,真的是惊讶到我了,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起初我因为催眠大师可能是给催眠者施以无色无味的东西,但是又不太像,但是看着催眠者被成功催眠,也曾怀疑过催眠者是不是托...  

评分

假如带有“催眠”这个词汇的新闻一经发布,那么基于每日信息量爆炸的当今,也仍然带有十足的神秘色彩,会引起高度的关注,直至上了微博热搜、百度热搜。但你可曾知道,催眠在19世纪末从日本传入中国,在当时内忧外患重重层叠的交困下,还真的是有感兴趣的国人拨冗学习并面向大...  

评分

提起催眠,你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什么呢?是一块怀表随着链子来回振荡?还是按照指令静静地躺着,好像睡着了一样?又或者是像木偶一样被人操控,做出身不由己之事? 念初中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不幸患上了抑郁症,那时的我天真地想自学催眠术帮助她。通过查询资料,才得知催...  

评分

催眠术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疗法。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催眠术有着各种各样的想象和误解,或是将其神化,或是报以猎奇心态,或是嗤之以鼻。 在现代心理治疗中,催眠疗法是指使用催眠的方法使患者意识被引导而高度集中,借助暗示性的语言和物品来引导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操作...  

用户评价

评分

【202205】作为硕士论文很优秀了,两岸学术语言之差异可见一斑。

评分

我已经先睹为快了。很难想象这是本硕士论文,而且作者本科还是学医的,写得真是出人意料的好。看得出作者的英语和日语都很好,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将近代中国的催眠术置于世界和东亚的大背景下考虑,眼界十分宽广。尤其是第四章的思想史分析,思路之清晰,论述之精到,比大部分博士论文都要好,强烈推荐。作者的医学背景其实提供了很好的科学训练的基础,从医学转向史学研究,原本就有自我突破的意图,所以在处理“科学”边界的问题上,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思辨性,也带有自己独特的关怀和体认。这本书有一种久违的“少年感”,不说模棱两可的车轱辘话,处理史料也清新可读。作为专业书固然信息量很大,作为闲书也挺好看的。跟达恩顿那本其实关系不大,并不是简单的跟风之作。

评分

催眠术真是一个绝佳的选题。据说这本来是一篇硕士论文,让博士们情何以堪啊!

评分

2022068

评分

感觉是一本关于催眠的社科类文献综述,但是读起来很枯燥很死板,很像记流水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