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Robert N. Spengler III)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古植物学实验室负责人,大众/梅隆基金会( Volkswagen/Mellon Foundations)研究员,以及古代世界研究所的前访问研究学者。
陈阳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法语自由译者、写作者。译有《法老的宝藏》《密室推理讲座》《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人间食粮》《人像:2005-2016》等十余部作品。
唐莉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考古学专业博士。
★ 水果、谷物、坚果、茶叶……很多我们熟悉的食物都有着深刻且出人意料的过往,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中亚
★ 作者综合了广泛的考古学、植物学、历史学证据,讲述古老世界的农业生产者如何培育出我们今天享用的食物,以及它们传入世界各地的迷人经历
★ 追溯沿着古老丝路的商品、思想、文化和基因交流,以及丝绸之路在食物的进化和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
★ 通过生动的例子,探索食物是如何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并改变全球饮食的
★ 国际学术研究机构马普所研究员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多年心血之作
★ 《自然》《经济植物学》等权威期刊推荐
谷物、水果、坚果、茶叶……我们今天消费的许多食物都有深刻且令人惊讶的过往,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中亚,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世界各地的厨房。丝绸之路沿线的商品、思想、文化和基因交流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有组织的贸易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朝。本书综合了广泛的考古学、植物学和历史学证据,讲述了古代的农业生产者如何培育出我们今天享用的食物,以及它们传入世界各地的迷人故事。通过考古遗址中发现的保存完好的植物遗存,斯宾格勒三世确定了我们熟悉的作物驯化的地区和人们携带它们周游世界的路线。通过生动的例子,探索了食物是如何塑造人类历史进程并改变全球饮食的。
《沙漠与餐桌》探讨“食物在丝绸之路上的起源”。从文明传播的角度来说,丝绸之路作为器物之路、贸易之路、宗教之路等的意义,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有关农作物和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基本上仍处于零散的讨论状态,大多作为篇幅短小的论文或者专著中的个别章节、段落而出现。就...
评分虽然书名中有“餐桌”一词,但渴望读到使人馋涎欲滴美食故事的读者可能要失望了。 美国学者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的《沙漠与餐桌:食物在丝绸之路上的起源》一书,引领读者穿越几个世纪的历史,跨越中亚、西南亚、南亚、东亚、欧亚大陆,甚至是美洲和西半球的广大地域,最终回...
评分 评分沙漠非荒漠。沙漠上的每一站,商贩们叫卖当地水果、坚果,都自信满满地标榜美味无双。也莫以为,是别处传去的作物丰富了他们贫瘠的餐桌。我们亦多受惠于沙漠的馈赠。美国学者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的《沙漠与餐桌:食物在丝绸之路上的起源》一书就给我们讲述了我们最熟悉的食...
评分本以为是适合地铁上闲翻的书,结果发现part II各章全是文献和植物考古资料的“汇编”,介绍了若干种通过丝路传播的谷物、果蔬、香料的历史记录和最新考古信息,适合查特定信息,可读性不是很好
评分斯宾格勒也许并不想写一本过于生动的书,因为从文体角度讲,他全力以赴在做的是写下一本质量上乘的食物史。作为历史研究的小众分支,食物史却生机盎然,而这本书正是对这种生机盎然的丰盛诠释——从经济社会史范式、文化史范式和全球史范式对食物史进行多维解读。食物的背后并非单纯的色香味俱全,它是人类最古老的商品,茶马古道萦绕的是人类经济社会变迁的余音。同样,食物是人类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就像公元10世纪伊斯兰势力成为中亚的掌权者,其饮食结构和食俗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至于围绕丝绸之路来展开叙事主体,则是全球史范式的必然选择。地域之间食物的演变,是全球化交流的水到渠成。人们在适应一种外来食物的同时,也是在逐渐熟悉其背后陌生的远方。
评分早期全球化,丝绸之路主食起源与传播史,读起来没什么意思,命题作文。作者似乎在中国待了很多年,对一些资料信手拈来。
评分早期全球化,丝绸之路主食起源与传播史,读起来没什么意思,命题作文。作者似乎在中国待了很多年,对一些资料信手拈来。
评分还行,难度不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