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不可见社会

看见不可见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于海
出品人:华章同人
页数:404
译者:
出版时间:2025-3
价格:7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915575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人类学
  • 社会观察
  • 文化研究
  • 隐性社会
  • 社会结构
  • 田野调查
  • 社会批判
  • 边缘群体
  • 社会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理解社会、人生、自我的新起点和路径

人为什么会为了名分而拼尽全力?这可由“社会身份”得到解答。为什么毕业于名校的人做事不难?这可用“社会分层”来解释。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受社会影响。面对各种社会现象,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懂点社会学才能豁然开朗、少些迷惘。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写给大众的社会学通识佳作

作者于海教授是复旦大学知名的社会学教授,一位始终关注生活、关注周遭、关注社会的大学者。在撰写专业著作之余,他一直致力于将社会学知识通俗化、普及化,以提升大众的人文素养。他极擅长以社会人的眼光,为社会而写作,为大众而著述。

☆卓越的社会学想象力和独到的见解

于海教授在社会学名家阐述的基础上向前一步,以卓越的社会学想象力提炼出“不可见社会”一词,提醒读者是物理上看不见的部分如意义、观念、制度等决定了社会的运转,并予以系统论述,揭示了“不可见”的文化世界。

☆深入浅出、独特新颖的知识科普方式

《看见不可见社会》既有宏观的社会和制度层面的分析,又有个体间微观互动的描绘。在分析叙述时,于海教授旁征博引著名学者的经典论述,又巧妙结合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流行电影,深入浅出又极有文采,把艰深枯燥的社会学理论以一种极具可读性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内容简介:

《看见不可见社会》围绕“不可见社会”这一核心议题,从社会实在、社会结构、社会游戏、社会主体、社会建构、社会互动等方面揭示了社会的不可见部分。作者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自由游走于社会学、东西方哲学、心理学、脑科学之间,将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家,韦伯、涂尔干、布尔迪厄等社会学家以及顶尖神经科学家的经典观点信手拈来,论述有理有据、层层推进,另结合人们熟知的生活场景、文学作品和电影等深入探讨,分析通俗易懂、细致生动。其卓越的社会学想象力和独到的见解,为读者提供了极好的理解日常生活的路径和思考现实社会的起点。

作者简介

于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北欧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社会思想史、城市社会学、社区与志愿组织研究、全球化研究与发展研究。著有《西方社会思想史》(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社会空间视角的上海纪事》等。

邹华华,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上海健康医学院讲师。曾参与多项上海城市更新实证研究和国际都市发展比较研究,主持参与的课程《名画中的瘟疫史》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著有Shanghai Narrative: A Socio-Spatial Perspective(第二作者)。

目录信息

前言  .....i
壹 社会实在篇
不可见社会 .....4
社会实在与自然实在 .....16
名言的世界 .....32
社会的神性及自我神化 .....48
贰 社会结构篇
人以群分 .....72
社会分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82
“牛桥人”为何做事不难? .....91
社会分层的空间化:读《住在武康大楼》 .....97
叁 社会游戏篇
会变戏法的社会 .....109
人为什么演戏 .....123
看清人生荒诞,仍要认真演戏 .....139
游戏的世界 .....153
肆 社会主体篇
身体自我 .....172
社会自我 .....186
人心模拟是否可能 .....203
“活出自我”辨 .....213
伍 社会建构篇
犹太人大屠杀的悲剧叙事 .....237
空间品牌的社会命名 .....250
自甘如此的子承父业 .....261
物化之幻觉 .....270
陆 社会互动篇
互动生成自我 .....287
跷跷板互动与善恶报应理由 .....298
恩义互动 .....311
从人机互动到“人际”互动?由GPT引出的主体性问题 .....319
柒 生死篇
人为什么怕死 .....336
任生死、超生死的思考 .....342
参透为何,迎接任何 .....360
珍惜生命的三重论说 .....367
后记  .....37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社会建构理论的逆熵分析 犹太人大屠杀悲剧叙事:从创伤到逆熵重生与秩序强化 犹太人大屠杀作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悲剧,在传统认知中常被视为一段沉重的历史记忆。然而,从逆熵学的角度审视,它具有更为深刻且积极的意义,是社会通过对悲剧的反思与建构,实现从无序创伤走向有序...  

评分

互动生成自我:逆熵驱动下的双重优化进程 互动生成自我这一概念,深刻揭示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复杂而紧密的联系。从逆熵学的视角来看,它不仅仅意味着个体与社会的相互塑造,更是社会逆熵发展进程中一个关键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与社会通过信息和情感的交换,实现自我与...  

评分

读这本书,就仿佛坐上了一艘潜水艇,潜水艇带我们潜入水中,看冰山之下的部分,也就是社会表象之下的社会真相。 这部分并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黑箱,只是复杂、不能在物理上见到,是社会机制和社会力量,是一种更为抽象的存在,是不能从单个人身上看到的驱动力,也是左右社会运作...

评分

社会建构理论的逆熵分析 犹太人大屠杀悲剧叙事:从创伤到逆熵重生与秩序强化 犹太人大屠杀作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悲剧,在传统认知中常被视为一段沉重的历史记忆。然而,从逆熵学的角度审视,它具有更为深刻且积极的意义,是社会通过对悲剧的反思与建构,实现从无序创伤走向有序...  

评分

读这本书,就仿佛坐上了一艘潜水艇,潜水艇带我们潜入水中,看冰山之下的部分,也就是社会表象之下的社会真相。 这部分并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黑箱,只是复杂、不能在物理上见到,是社会机制和社会力量,是一种更为抽象的存在,是不能从单个人身上看到的驱动力,也是左右社会运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值得所有人去阅读的一本社会学书籍,书中不是大段大段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案例来阐述。看完有点懂得了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了。

评分

感觉作者在书中反复提醒我们每个小行为都在不断塑造这个社会。

评分

这本书把哲学和社会学结合得很好,主要是理论之间抽象的联系,读起来非常有深度。

评分

很多独到的见解,不少很敢说的话,第一次独到于海老师的书,感觉可以再去读读其他。还被作者种草了其他很多书,书里举例引用的很多经典,感觉都值得再度。

评分

对普通读者而言,是个不错的社会学实践思路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