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对话,那些探讨诸如虔敬、勇气、德行等的对话,都给我们这样一种音乐感。比如《游叙弗伦》,尽管副标题“论虔敬”是后代学者加诸于此的,但虔敬恰如这首乐曲的主题。
本书篇目结构从忒拉绪洛斯的古本“九卷集”,亦收义疏性专著或文集,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就引言来说,还算不错。发现有些地方的中文表述不甚顺畅,对于青年译者来说,这个当然也在情理之中。 顺便指出两个问题: 引言P3,括号中(信件被当作一部作品)表述不甚到位,事实上柏拉图的信件专家认为可信者惟有第七封信。引言的表述有误导之嫌。 附录一,希腊文英文对照表...
评分导论:申辩的申辩 雅典陪审团在审判苏格拉底时,给出的审判理由有两项,一是败坏青年,二是不信旧神、引入新神。后者涉及到对城邦神灵的信仰与虔敬的问题,苏格拉底并没有在《申辩篇》中详细表明他的虔敬观,但在《游叙弗伦》这篇对话录中,却借与游叙弗伦的争论,详细展现了苏...
评分导论:申辩的申辩 雅典陪审团在审判苏格拉底时,给出的审判理由有两项,一是败坏青年,二是不信旧神、引入新神。后者涉及到对城邦神灵的信仰与虔敬的问题,苏格拉底并没有在《申辩篇》中详细表明他的虔敬观,但在《游叙弗伦》这篇对话录中,却借与游叙弗伦的争论,详细展现了苏...
评分导论:申辩的申辩 雅典陪审团在审判苏格拉底时,给出的审判理由有两项,一是败坏青年,二是不信旧神、引入新神。后者涉及到对城邦神灵的信仰与虔敬的问题,苏格拉底并没有在《申辩篇》中详细表明他的虔敬观,但在《游叙弗伦》这篇对话录中,却借与游叙弗伦的争论,详细展现了苏...
倘若不是为了深究,读柏拉图,白文足以。《游叙弗伦》是苏格拉底借逻辑思辨对宗教“虔敬”心理打出的一记擦边球。
评分倘若不是为了深究,读柏拉图,白文足以。《游叙弗伦》是苏格拉底借逻辑思辨对宗教“虔敬”心理打出的一记擦边球。
评分智识是会随着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智慧的追求而有所改变的。几年前初读《游》只不过是将其放入《苏格拉底之死》叙事的情节之中,而今在读了施特劳斯等经典之后回头考虑《游叙弗伦》情结,方悟虔敬主题的半真理于我们这些半后哲来讲颇可资以考虑孔子的“如有神”了。我的生活欣然地被必然性拖着模仿苏格拉底,本科时有一位谢同学是信佛的,而他口头上说最喜欢老庄之道可践行的确实一种儒家思想保守方面的弟子规式信条。起初,他对我的求知与思考感到慰藉,与我讲诸佛的故事,认为我是虔敬的自己人,直到我以对传统和宗教的质疑与解读让他恼羞成怒,以深渊让他发现了我们之间的鸿沟,他说我们爱文学乃是只见手指不见月亮,我仰天大笑。可能还不如游叙弗伦对苏哥的看法,他将我看得连俗人(对应传统国人)都不如,乃是被魔鬼骗去的败坏青年,我不禁想到浩斌帅克
评分好几年前读的了。前几年关于儒家伦理的争吵,双方都大谈此篇。
评分对于理解《游叙弗伦》非常有帮助,但是中文表述不是很流畅,导致读得有些吃力。习俗不应该成为智慧者的绝对特征,传统虔敬也不一定是美德,最终柏拉图把虔敬从四种美德中去除,虔敬完成了在柏拉图理论体系中的使命,至于习俗,柏拉图压根就不承认了它的价值了,自然和约定的冲突,自然在柏拉图的论述中获得胜利。至于关于正确生活的思考,让我自然地想到了卢梭的《忏悔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