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体死亡的言说,如果将之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表征,而不是一路时髦的话,那就会引起不安。毕尔格认为,应对这种不安的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关注主体的历史。因此,在本书中,毕尔格追索了法国从蒙田到罗兰·巴特这段历史时期内主体的变迁。
从笛卡尔的《方法论》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主体都不假思索地被视作讨论的立足点。然而,这种不假思索性自现代以来逐渐丧失,人类为自己设计未来图景的框架似乎已经动摇,而一个新的框架又尚未出现。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思想密集,少有废话,值得反复研读。没专门拎出尼采实为憾事,不过下面几句总脱不了尼采:“在帕斯卡尔或萨特那里,我均没有一个可以正面确定的同一性,它只是一种试图摆脱自身空虚或自身虚无的逃逸运动。……如此看来,主体的退隐先于其构成,其位置应不在主体史的结尾,而在其谱系学的开端。”
评分这本书非常难读,好无趣好无趣,但是坚持读完了,里面有很多熟悉的人熟悉的作品,但是读完好想吐。
评分南大出版社能挖出来很多好书。
评分主体的历史,梳理得还行吧
评分超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