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马克思 恩格斯
出品人:
页数:137
译者:
出版时间:2003-2-1
价格: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10036205
丛书系列: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库
图书标签:
  • 马克思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社会学
  • 唯物史观
  • 政治哲学
  • 恩格斯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马克思主义
  • 唯物史观
  • 批判理论
  • 意识形态批判
  • 历史唯物主义
  • 哲学经典
  • 德国古典哲学
  • 社会批判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主要收入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该章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并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目录
第一卷 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
序言
第一章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I]
一、费尔巴哈
[II]
[III]
[IV]
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
第一卷和第二卷言论摘选
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真正的社会主义”
空想共产主义的社会现实基础
无产者的阶级地位和职责
在革命活动中无产者改变自身和改变环境的关系
共产主义是追求实际目标的最实际的运动
共产主义与消灭私有制财产
私有制与生产力的发展
资产阶级与国家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自由的制约
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发展
劳动组织与分工
私人利益与共同利益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德国市民等级的历史
资产阶级功利论
资产阶级享乐哲学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注释
人名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写于2019年12月18日晚,第二天就是马原课读书笔记的ddl。下午没课,在寝室里开着电脑玩手机,面对着一片空白的Word文档页面毫无愧疚地玩到6点。我室友问我你不慌吗,3000字书评诶。我说我慌什么,你怕是不知道我的说废话功底。 八点完稿,兴冲冲地穿着睡衣...  

评分

一、马克思的颠覆 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真正业绩和关于这些业绩的幻想之间的显著差异”,这大概也是旧的形而上学家的自我评估和现实意义之间的显著差异。在过去的世代中,德意志民族构建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形而上学体系,然而与思想上的风暴成反比,它的实践的斗争始终没有掀起...  

评分

马克思思考的起点是人的异化问题。 从这一个起点出发,走向了两个向度的批判:其一是意识形态的批判;其二是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资本论》中,这两个向度的批判被结合在一起。 这一“异化”的主题在不同思想者中被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探究。它也体现于海德格尔的“此在的沉沦”...  

评分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写于2019年12月18日晚,第二天就是马原课读书笔记的ddl。下午没课,在寝室里开着电脑玩手机,面对着一片空白的Word文档页面毫无愧疚地玩到6点。我室友问我你不慌吗,3000字书评诶。我说我慌什么,你怕是不知道我的说废话功底。 八点完稿,兴冲冲地穿着睡衣...  

评分

马克思思考的起点是人的异化问题。 从这一个起点出发,走向了两个向度的批判:其一是意识形态的批判;其二是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资本论》中,这两个向度的批判被结合在一起。 这一“异化”的主题在不同思想者中被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探究。它也体现于海德格尔的“此在的沉沦”...  

用户评价

评分

顺着手稿讲以私有财产为前提的自由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反过来成就私有财产,接着讲这种异化劳动如何克服。内在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强调哲学应当从现实出发的研究问题,而不是做一些纯粹思辨的理论架构,另一个是通过解读劳动分工中一群人对另一群人劳动的规定的这个线索追溯历史上的所有制(私有制),前现代的私有制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的,现代的私有制是完全私人的与共同体分离的,所谓分工成就的共同体仅仅作为市民社会的前提和支撑防止其因为竞争走向瓦解,共同体是市民社会的手段。重解家庭和国家,家庭是纯粹劳资关系,国家的现状是人与人的分离对立,内部还存在统治,国家的职能就是在国民经济学赋予的虚假伦理内涵下带出阶级统治,是一个普遍性阶级的统治,但是是资产阶级的普遍性。最后才能去讲无产阶级革命,是超越分离的普遍性。

评分

补记

评分

韦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祛魅的时代,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已经让原来世界的阴翳逐渐褪去,宗教不再有解释一切和赋予现世意义的能力。于是我们又造出所谓自由主义,共产主义等等的“新”神,并开启了新的诸神之战。 马克思的伟大无需多言,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反而在他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在我们一个人均教育程度如此低下的国家,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义务教育都充斥着马克思的思想,而这些思想被割裂出马克思著作的艰深与背景,更不用说马克思本身语词界定的模糊以及思想的特点,加上我们对其语词的泛用,都无疑增加了其思想解释的多义性。吊诡的是如此艰深的思想,被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当做教条口号,一个多半吊子的学生都能给你讲出一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

评分

此书本科时被某同学拿走了,然后他马基挂了三次。教科书唯物论直接回到了庸俗唯物论的水准,连英国经验论的层次都远远够不着。马克思的诱人之处则在于他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中,马克思强调了实践对人的塑造——现实的人。在此意义上主体哲学下朴素的唯物、唯心之争都没什么意义了——认识主体都是不自足的,真正的主体是生产方式的历史。不过马克思似乎还是不够历史,对经济的强调本身是资本主义塑造的意识。以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键区别似乎在于,黑格尔强调的恰恰是解释、理解世界,密涅瓦的猫头鹰因此是在黄昏起飞,而马克思独断地认为沉思只有转化为实践才是有意义的。

评分

历史唯物主义的飞船从黑格尔的哲学基地点火、起飞了,生产和再生产的秘密的灵光在飞船和火箭分离的那一刹那闪现了,人们从思想的天空请来的新神在火箭坠地、粉碎的时候现形了,从此,世上便多了一个来自地面的幽灵,深邃而孤寂,静静地悬浮在沉默的太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