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中国

治理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美] 李侃如
出品人:
页数:402
译者:胡国成
出版时间:2010-1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048392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李侃如
  • 政治
  • 中国研究
  • 中国
  • 中国问题
  • 社会学
  • 政治治理
  • 中国发展
  • 公共政策
  • 政府管理
  • 社会治理
  • 制度建设
  • 国家治理
  • 治理理论
  • 现代化
  • 法治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是作者30多年来研究中国成果的结晶。它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变革、政府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中华帝国的遗产及其式微。作者谈到孔子和儒家思想、清朝的衰落、共和的兴起.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特殊发展道路。

书中谈及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时代的政府管理方式、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邓小平时代的政府管理方式变革:1949年以后的中国管理机构设置和结构.如中央政府、县、乡等不同层级的管理体制.以及“条”、“块”管理体系等;目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如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是继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之后的又一部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重要学术著作。作者对中国的深度观察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水平。《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无论从方法论、资料运用,还是分析角度上看,都对我国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美国问题研究的学者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文源自一舟书库 访问地址:http://www.guyizhou.cn/article/10616.htm

作者简介

李侃如(Kenneth Licbcrthal)(美),博士,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心主任、外交政策与全球经济发展资深研究员。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和商学院教授、威廉斯·戴维斯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1998年8月至2000年,李侃如博士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部资深主任,负责美国对东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政策。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言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遗产
第一章 中华帝国的遗产
中华帝制
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
皇帝
官僚
中国社会
经济
帝国的局限
帝制的崩溃
清朝的衰落
西方的挑战
清朝的回应与崩溃
第二章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
“五四”运动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从崛起到夺权
夺取政权之路
工人运动(1921~1923)
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1924~1927)
转向农村(1929~1934)
战略性撤退:长征(1934~1935)
延安时期(1935~1947)
内战(1947~1949)
中共夺取政权道路的遗产
第二部分 1949年以来的政治与政策
第三章 毛泽东体系:理论与治理
毛泽东思想的特色
意识形态挂帅
人民意志论
群众路线
运动
斗争
平均主义
反对知识分子的做法
矛盾与统一战线
阶级和阶级斗争
自力更生
管理体制
第四章 毛泽东时代
行使权力:1949~1976年
从胜利、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1949~1956
背景
初展雄风
接管时期的政治
从成功到危机:1956~1957年
“大跃进”和大倒退:l958~1961年
在复苏中日益增长的压力:1962~1965年
“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时期:1966~1969年
接班部署:1969~1976年
小结:毛泽东体制
第五章 改革年代
筹划改革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
驾驭改革政治
接班问题
高层的接班问题
接班战略
体系的接班问题
迄今的变化
攻治影响
第三部分 政治体制
第六章 政权的组织及其结果:从外部观察
正式的组织结构
中央

……
第七章 政权的组织及其结果:从内部观察
第四部分 挑战在前
第八章 经济发展
第九章 环境
第十章 国家和社会
第十一章 中国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治理中国》是吴晓波推荐的书,据说是美国学生了解中国政治生态的教科书。 这书的英文版在1995年发布,中文版在2010年出版。不用说,这类书的中文版肯定被适当删减。但当你看完的时候发现其实也还好,不外乎就是执政党从成立到执政后的那些事,太阳底下没什么新鲜事。 《治...  

评分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不欢而散之后,随着对台军售和奥巴马会见达赖等一系列事件,中美关系自去年奥巴马访华之后进入了低谷。不过,对于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目前在北京的访问,美国国务院表示,美方主动提出访华的要求,是希望美中关系能重新聚焦,一同推动双方在重要议题上的合作...  

评分

评分

我认为作者最后一章中的这个分析到可能符合中国现在得发展趋势和未来得前景,那就是中国走向拉美化,内部上层资本精英和权贵权力结合在一起组成强大得阻碍任何变革得利益集团,使得中国日益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鸿沟日益扩大,而这正是现在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得事情 由于社会矛盾...  

评分

我们有多了解自己的国家?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关于她的历史、她的政治制度发展、她的政策逻辑、她的国家—社会互动模式……对于以上这一切,当我细心想来,才发现我几乎对她一无所知。是我从未想去了解?还是无法了解?都有一些吧。无论是中学、大学的各种历史课程,...  

用户评价

评分

P9 法家主张用严刑重赏来规范诱导民众的行为。法家理论基于人生而自私的假定。虽然在两千年中国历史的大多数时间里,儒学是官方意识形态,但在实际做法上则大量采用法家的主张。 P11 通常,每个朝代早期,当新的统治家族巩固其权力、抗衡忠诚度可疑的前朝遗臣时,都会有一个强有力的内廷。中期则明显可见相对兴旺的外朝,管理着一个复杂而欣欣向荣的社会。晚期则内廷再度兴起。近亲结婚而生的皇帝孱弱,而紫禁城内放纵的生活进一步破坏了规矩。太监、妃子、宫廷内侍间的钩心斗角,致使许多王朝衰败。领导者的个人关系与政府正式机构间潜在的紧张,时至今日仍是中国管理体制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评分

本来是要打五颗星的,不过那是给英文版的,国内翻译实在是……

评分

第六、七章写得很不错

评分

: D6/4424

评分

P9 法家主张用严刑重赏来规范诱导民众的行为。法家理论基于人生而自私的假定。虽然在两千年中国历史的大多数时间里,儒学是官方意识形态,但在实际做法上则大量采用法家的主张。 P11 通常,每个朝代早期,当新的统治家族巩固其权力、抗衡忠诚度可疑的前朝遗臣时,都会有一个强有力的内廷。中期则明显可见相对兴旺的外朝,管理着一个复杂而欣欣向荣的社会。晚期则内廷再度兴起。近亲结婚而生的皇帝孱弱,而紫禁城内放纵的生活进一步破坏了规矩。太监、妃子、宫廷内侍间的钩心斗角,致使许多王朝衰败。领导者的个人关系与政府正式机构间潜在的紧张,时至今日仍是中国管理体制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