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原名馮鍾璞,哲學傢馮友蘭先生之女,一九二八年七月生於北京,一九五一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係。曾任《文藝報》、《世界文學》等報刊編輯。一九八一年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英美文學研究室。一九八八年退休。一九四○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紅豆》、《魯魯》、《我是誰》、《三生石》、《四季流光》等,長篇小說《南渡記》、《東藏記》、《西徵記》,散文《西湖漫筆》、《紫藤蘿瀑布》、《廢墟的召喚》、《花朝節的紀念》、《三鬆堂斷憶》,等及童話、短詩和譯作多種。
一代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已漸行漸遠,他對中國哲學的非凡建樹、謹嚴的治學精神、執著的人生態度和豐富的人生經曆,卻是後代學人常說常新的話題。他的女兒宗璞年逾八十,不辭勞纍,蒐集舊作新章,編成此書,以告訴讀者一位真實的馮友蘭先生。
那些有争议的往事,作为不了解的我,不知道真假,无法判断,只能对这些暂时悬置起来,或许以后时间能告诉我们,或许过不了多久自己能够判断。对于那些真的,感人的历史,读完之后,是一种享受和思考。
評分那一代学人经历过很多事情,如南迁,抗战,内战,反右,文革等等,我们今天的读者很难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现在凭借纸上获得的一些信息去评论他们有时候是有失公允的。不如,我们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象,在求全责备之中,多一份宽容。
評分 評分这本书的初衷,无非是想还历史一个清白,强调在那样的年代,知识分子之独立人格被剥夺, 是人间最大悲剧,借此,宗璞为父亲做个辩解:冯友兰是为时代所裹挟,亦是身不由己。 我倒觉得,全无必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冯老有缺点,有失误,或者被迫不得已,历史都会给他公平...
評分那一代学人经历过很多事情,如南迁,抗战,内战,反右,文革等等,我们今天的读者很难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现在凭借纸上获得的一些信息去评论他们有时候是有失公允的。不如,我们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象,在求全责备之中,多一份宽容。
半本書在大戰何兆武《上學記》
评分讀一篇看得眼淚縱橫。讀兩篇就誒重復瞭,越讀就越……馮的中國哲學簡史實在是年輕時候超喜歡的。那幾篇迴應教育部的信也寫得動人不已。盡管有人評價他始終是“忠君”思想,永遠都隻是士大夫的求仕輔賢之心,但能懷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想法,即使是求仕之心,也總是好的吧。即使是軟弱的,但總歸是善的軟弱。然則這本書實在有些用力過度,當然該說的事實要講,但真正情況如何,韆百年後自有公論,自己用力過度,難免有些太小傢子氣瞭。可惜。可惜。
评分對馮友蘭先生,要瞭解,要同情。其纔其學其識其誌,均可歌可泣。然馮門後人麵對外界的批評,不如馮友蘭先生本人平和。“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多麼中正!
评分這本書是個雜集,以馮友蘭兒子宗璞的迴憶錄為主,捎帶瞭幾篇馮先生自己的演講稿、隨筆,幾篇他人的評價……散碎得很,算不得一本書。我也就隨便一翻,沒看完。感覺齣版社藉著《中國哲學簡史》的東風,趁機撈一票。
评分《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是三本內容不同的書;太平天國是神權統治,如果他們取得勝利,那就是曆史的倒退,幸好給曾國藩擋住瞭(雖然手段毒辣瞭些);馮友蘭和鬍適是用西方哲學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國哲學的第一代學者;貌似馮友蘭把曾經的時代劃為子學時期(先秦至漢初)和經學時期(漢代董仲舒至清初);另外本書比較“雜湊”,有些可能在報刊上發錶過,所以能聽到一些車軲轆話,比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就多次齣現過;另外宗璞命好,生在那樣一個傢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