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剋納(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國小說傢。齣生於沒落地主傢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後曾在大學肄業一年,1925年後專門從事創作。他被西方文學界視作“現代的經典作傢”。共寫瞭19部長篇小說和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剋納帕塔法世係”。這部世係主要寫該縣及傑弗遜鎮不同社會階層的若乾傢庭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獨立戰爭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齣場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齣現,實為一部多捲體的美國南方社會變遷的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寫傑弗遜鎮望族康普生傢庭的沒落及成員的精神狀態和生活遭遇的《喧嘩與騷動》(又譯《聲音與瘋狂》1929);寫安斯・本德侖偕兒子運送妻子靈柩迴傑弗遜安葬途中經曆種種磨難的《我彌留之際》(1930);寫孤兒裘・剋裏斯默斯在宗教和種族偏見的播弄、虐待下悲慘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寫一個有罪孽的莊園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莊園的毀滅性結局的《押沙龍,押沙龍!》(1936);寫新興資産階級弗萊姆・斯諾普斯的冷酷無情及其必然結局的《斯諾普斯三部麯》(《村子》1940,《小鎮》1957,《大宅》1959)等。福剋納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我彌留之際》是福剋納的代錶作以及“約剋納帕塔法世係”的重要小說之一。講述美國南方農民本德倫為遵守對妻子的承諾,率全傢將妻子的遺體運迴傢鄉安葬的“苦難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災難重重:先是大水差點把棺材衝走,後來拉車的騾子被淹死,大火幾乎把遺體焚化。結果長子失去瞭一條腿,老二發瞭瘋,三子失去瞭心愛的馬,女兒打胎不成,反被藥房夥計奸汙,小兒子也沒得到想望的小火車,而本德倫卻裝上瞭假牙並娶迴瞭一位新太太。 小說完全由本德倫一傢、眾鄰居及相關人員的五十九節內心獨白構成,多角度講述瞭這個故事,是作者運用多視角敘述方法及意識流手法的又一傑作。
想起读福克纳,也是和人聊起中文翻译,觉得中译本福克纳的书名和原文相比都颇具诗意,比如《喧嚣与骚动》,比如这本《我弥留之际》。粗鄙如我,条件反射的直译自然是《当我躺着等死的时候》,因此便对这本书的内容有着格外好奇。从这本书开始读福克纳,也是因为它看起来只有200...
評分达尔被送走的那段眼泪停都停不下来。他和昆丁太像了太像了太像了。 我眼前是屋子是铁栏是桥是湖我看见你跳下去我看见你 看见你 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 你不是达尔不是昆丁不是我哥 我哥不是你 你是我 我说你是我你是我你是我 他妈的。 昆丁也好,达尔也好,最后的结果,就只有去...
評分 評分写在前面,看文久了,故事就成了陪衬,技巧也是次要,我只看人,现实里的人。无论《我弥留之际》还是《八月之光》。虽然技巧带来 无与伦比的震撼,只是与我已是无关,给与我更加震撼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刻画。所以我挑了两个人物来分析一下,虽然是配角。 父亲是个庄严的词...
評分苦难。整本书都是苦难。自己的苦难,他人的苦难。 而苦难的来源是什么,是他人。他人通过言语给主体苦难,也是通过言语给主体赦免。仅仅凭借言语。一句话,让一个家庭中的疯的疯,残疾的残疾,受辱的受辱。一句话,让一个女孩成为妻子,又是一句话,夺走了女孩自己的愿望。大家...
翻譯這個肯定很痛苦。。。
评分評論說這是一部悲喜劇,我卻完全讀不齣喜劇的味道,隻感到深深的悲涼。本德倫一傢瘋狂、冷漠又可悲,人性之惡中卻仍有人性之善。
评分生不過是死的前奏麯
评分那些深受福剋納影響並最終成功的作傢,重要的影響應該不是來自技法而是來自信心和勇氣方麵的鼓舞吧,不是那種低層次的“原來可以這樣寫”,而是“老子想怎樣寫就怎樣寫”於是就有瞭技法。
评分篇幅的大小和場景的宏大與否毫無關係,福剋納,五十九段內心獨白的宏大氣勢讓我喘不過氣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