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霍克(Roger R. Hock) 博士是美国门多西诺学院(Mendocino College)的心理学教授,在心理学方面有多年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大多数心理学教科书因篇幅有限,无法详细介绍作为学科基础的研究过程,于是筹备本书以填补教科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沟壑。1992年出版本书的第1版之后,好评如潮且备受关注。霍克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纵观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精心筛选出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文献引用较多且至今仍受关注的40项研究,范围涵盖广泛,介绍全面详实。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书籍和心理学研究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史上最有名的40项研究,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和相关研究。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以一个专业人士的眼光看待这些仍炙手可热的历史研究。
本书分十个心理学专题,有“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知觉与意识”、“学习和条件反射”、“智力、认知和记忆”、“人的发展”、“情绪和动机”、“人格”、“精神病理学”、“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学”。每个专题选取了4项研究。每项研究的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原始出处、问题提出的背景、理论假设、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意义与批评、近期应用和参考文献。
本书既适合于初学心理学的人,也适合于那些从事心理学事业、应用心理学的人。阅读本书,不仅能让人明白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还能够为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学工作找到依据,并能激发心理学的研究热情,促进更多新的、对实践有指导价值的研究出现。
近一年读过的书中,有些实验和研究引用率非常高。 例如,哈洛(Henry Harlow)对于幼猴的实验,一批猴子用金属喂奶器喂养,一批猴子用棉布喂奶器喂养,哈洛发现无论那个组,遇到危险或是祈求呵护时都会跑过去抱着有棉布喂养的“代理母亲”。 这个实验非常经典,可以说是反驳了...
评分有些地方似乎和以前看过的书冲突。 比如讲视觉研究时,提到一名先天失明的患者更换眼角膜后复明,但他没有知觉深度的能力,差点从住院楼的窗户上跳下去。 我隐约记得在格雷教材或者考研的普心教材里说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一只眼睛眼睛完全正常,却什么也看不到,后来发现...
评分《Walden Two》 原文译为:《沃尔登第二》 豆瓣上找到一个译本名为:《桃源二村》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89243/ 《Unmasking the Face》 原文译为:《摘下你的情绪面具》 未找到中文译本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16371/ PS:关于这本书的作者的另外一本书...
评分 评分六星!每个实验都是经典啊,不得不佩服这些精巧的实验设计者,和他们执着的奉献…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可以读一下,文字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学术语
评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是建立在实验之上的科学。 并不是一门凭借主观臆断瞎说的学科。 本书所选的大多数实验我都觉得很有代表性,而且结构很好,每个项研究都分成理论假设、实验、结论、批评、近期应用几个小节。书中虽然对弗洛伊德有很高的评价 但也更多的提到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无法验证 可验证的部分被大量的证伪。 提到心理治疗,平时一口咬定心理学是科学的心理学家也说道目前心理治疗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 很多精神鉴定不能准确的区分精神病人和正常人。 一些所谓解读病人潜意识的测验信度和效度严重成问题 怎么解读受治疗师本人的主观影响极大。 PS:本书的纸张质量和排版非常好 读起来很舒服。
评分翻译错误比比皆是。 白学军教授肯定没有去校对。那些博士估计也没去认真翻译,接到教授的活后,就甩给师弟师妹了。 很多句子意思翻译错误,甚至单词都翻译错误。 华生的原话pubic hair of the mother(他妈妈的阴毛)被翻译成了“他妈妈的假发”。
评分用精炼的语言尽可能完整的介绍了心理学史上最有名,影响最深远的40项研究,你可以从中看到心理学是怎样一点点的进步。
评分一位优秀的心理学家需要有好奇心、想象力、思考&推测、逻辑验证、数据分析。好强大啊Ta们都,每次看到“研究了十年左右”,就觉得Ta们好幸福,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一直坚持着,狠狠地为Ta们的成就感到欣慰。此外一直披着神秘面纱的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等大学愈加神秘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