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國人,文學和美學傢,現被視為20世紀前半期德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傢。齣身猶太望族,先後在柏林、布賴斯高地區弗萊堡、慕尼黑和伯爾尼等地研讀哲學,1920年定居柏林,從事文學評論及翻譯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離經叛道的博士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1928)遭到法蘭剋福大學拒絕後,他即終止瞭對學員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納粹上颱後,本雅明離開瞭德國,最後在巴黎定居,繼續為文學期刊撰寫文章和評論,1940年法國陷於德國,他南逃,企圖取道西班牙去美國,但在法西邊境從布港警方獲悉將被送交蓋世太保後,他自殺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於身後齣版,在20世紀後期為他贏得愈來愈高的聲譽;他行文凝練,在作品中進行哲學的思考,寫來饒有詩味。他將社會批判、語言分析及曆史懷舊情緒融為一體,字裏行間流露齣感傷與悲觀情緒。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變而具有馬剋思主義傾嚮。
本雅明是我心中除了格言体的中、德二大师和尼采、轴心哲学家外,最天才的。在他的知识分子图景中,知识人永远是浪人。 要理解《拱廊街工程》 ,得多读超现实主义“世俗启示”(profane Erleuchtung)的具体阐释的笔记。本雅明还在马克思的社会学和荣格的精神分析框架下...
評分 評分波德莱尔,法国人,十九世纪诗歌象征派先驱,只活了49岁。照片上,他头发稀疏,但前面两束头发彬彬有礼地搭在头顶,锐利如鹰爪的目光,硬挺尖刻的鼻梁,嘴角下撇,深陷的法令纹,他歌唱丑恶,揭露社会阴暗面,带着灵性的诗句穿越象征主义的树林,他的声音仿佛穿越了万层雾...
評分毫无疑问,这是我几年间读到最精彩的文论,从波德莱尔引出的巴尔扎克、爱伦坡、雨果,乃至马克思都神采奕奕,风朗俊才。 但我怀疑是翻译本人没读过巴尔扎克和雨果,乃至出现很多作品名,章节名的低级谬误。 大名鼎鼎的戈蒂萨尔居然和高老头搞混了,邦斯舅舅被译成了米多外甥...
評分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总让我联想到李欧梵所描述的摩登的上海。两者都是从市民消费谈起,然后引伸出经济力量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城市生理学,诸如《夜的巴黎》、《桌上的巴黎》、《水中的巴黎》这样的作品在20世纪的上海同样存在,甚至连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雨...
圍著波德萊爾繞圈圈,最後小散文《波德萊爾與巴黎街道》總結瞭全書的內容。沒意思。
评分藉閱
评分針對一個詩人而寫,知微見著。
评分讀過“現代主義”,待補全。
评分鱗片斑斕閃光的大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