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羅姆·凱根(Jerome Kagan),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傢。齣生於1929年,現任哈佛大學心理學係教授,曾任哈佛大學腦行為係的係主任。凱根在Rutgdrs大學取得學士學位,Yale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就職於Ohio州立大學、西點軍事醫院、Ohio州Fles研究所和美國國立心理健康研究所。1964年,他進入哈佛大學心理係,在這之後的16年裏,他緻力於兒童氣質類型的研究,尤其是0—10歲兒童發展的相關問題。他以跨文化和縱嚮研究的形式探究兒童內在氣質和外在文化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其中他對嬰兒和兒童認知與情緒發展,特彆是對氣質形成根源的研究十分著名。他的研究錶明:個體氣質的差異既受環境又受基因的製約。1987年,他獲得瞭美國心理學會頒布的傑齣科學貢獻奬。
本書受斯諾的“兩種文化”的啓發,根據現實的發展情況,提齣瞭三種文化的劃分,並第一次係統地對這三種文化的特點及其關係加以討論,有助我們瞭解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現象及其所造成的各種問題的癥結所在。
本书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对某种“科学主义”的批判,即有些人把个人的一切缺点都归之于基因或遗传,许多经济学家把自己的数学模型看成解决人类或各个国家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学习取得了许多成绩,但社会科学就是社会科学,它不可能变成自然科学...
評分1959年,C•P•斯诺在“瑞德讲坛”(Rede Lecture)发表了现在十分有名的《两种文化》的演讲,这是对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事实的反思:智力生活分成两种文化,一边是艺术和各人文学科,另一边是诸自然科学学科。从那以来,另一种文化,通常称之为“社会科学”的第三种文化,...
評分在金斯利•艾米斯著名的校园小说《幸运的吉姆》一书最开始的部分,有一个令人捧腹的桥段:拼尽全力想要在某大学历史系争得教职的年轻教师吉姆•狄克逊,与掌握其生杀大权的威尔奇教授坐在汽车里讨论他的一篇题为《论1405年至1485年间造船工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的论文,...
評分1959年,C•P•斯诺在“瑞德讲坛”(Rede Lecture)发表了现在十分有名的《两种文化》的演讲,这是对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事实的反思:智力生活分成两种文化,一边是艺术和各人文学科,另一边是诸自然科学学科。从那以来,另一种文化,通常称之为“社会科学”的第三种文化,...
評分本书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对某种“科学主义”的批判,即有些人把个人的一切缺点都归之于基因或遗传,许多经济学家把自己的数学模型看成解决人类或各个国家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学习取得了许多成绩,但社会科学就是社会科学,它不可能变成自然科学...
作者是學心理的,前邊幾章涉及到瞭許多生物和社科研究,不太好懂。相比較而言,人文學科和最後一章好懂得多。寫這種書不容易,作者往往要有多學科的研究經驗。
评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三種共同體,可以互相學習,但是不要嘗試統一,因為它們是三種文化
评分我猜作者大概是社會科學的背景吧
评分在這本書上糾結瞭三天,總之和我期待的差距很大。一開始對這三種文化的比較超級有興趣,一頭紮進去馬上就淹死瞭——完全不知道這句話和上句話有什麼聯係的感覺!!完全不知道這些段落是怎麼組織起來的感覺!基本上沒有什麼思路,每句話也要反應半天到底在說什麼,但是和題目又有什麼關係呢?作者你到底在說啥?經常列舉瞭一堆某人的某研究,但是有啥關係啊?! 肯定是我的水平不夠啊!!!可是作者作為一個發展心理學傢,對這麼廣泛的題目進行論述,會不會有些力不從心? 反正我是frustrated and confused瞭。(私以為翻譯肯定沒把這書看懂過 = =) ps,最後作者懷疑200年的三種文化共同發展都沒有使人類生活的更好 Orz
评分美國如是,中國也如是,自然和人文學術之間的裂痕不斷的加大:一詞多義現象最為普遍。。。。這本書最好的在於它的時代比較接近於現代,而且數據比較清晰。自然科學傢典型的忽視非字麵的引申意義。這個翻譯者的文化水平值得商榷,很多關鍵概念的翻譯顯得沒有文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