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的中国

作为方法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大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一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工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中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中国的冲击》等,曾主编出版了《中国思想文化事典》《在亚洲思考》(七卷),翻译有中国宋代佛教典籍《碧岩录》和王阳明《传习录》等。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日] 沟口雄三
出品人:
页数:305
译者:孙军悦
出版时间:2011-2
价格:36.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36056
丛书系列:沟口雄三著作集
图书标签:
  • 沟口雄三 
  • 海外中国研究 
  • 思想史 
  • 历史 
  • 日本 
  • 中国研究 
  • 中国 
  • 汉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为方法的中国》包括了:考察“中国近代”的视角、关于近代中国像的重新探讨、中国的“封建”与近代、天下与国家、生民与国民、作为方法的中国、津田支那学和今后的中国学、法国支那学、日本汉学和中国哲学、写在“儒教复兴”之际等内容。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中日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隔阂,是否是因为两方都以如下思考体系为基准:中国和日本都以欧洲作为参考标准来衡量自身和对方,因此,凡是符合的都标记为“先进”,反之则成为了“落后”。换言之,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价依照的却不是两者自身的发展逻辑,那么就谈不上“理解”和“交流...  

评分

老师课上在讲解理论的全球化和本土化时提到了这本书,提醒我们全球化的标准一定程度上是以欧美为标杆,要警惕西方知识中心主义,以中国为方法。尽管《作为方法的中国》批判的是日本学者对近代中国研究的观念,但沟口提出的方法论却是放之历史研究、学术研究,乃至看待世界的角...  

评分

1.中日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隔阂,是否是因为两方都以如下思考体系为基准:中国和日本都以欧洲作为参考标准来衡量自身和对方,因此,凡是符合的都标记为“先进”,反之则成为了“落后”。换言之,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价依照的却不是两者自身的发展逻辑,那么就谈不上“理解”和“交流...  

评分

1.中日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隔阂,是否是因为两方都以如下思考体系为基准:中国和日本都以欧洲作为参考标准来衡量自身和对方,因此,凡是符合的都标记为“先进”,反之则成为了“落后”。换言之,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价依照的却不是两者自身的发展逻辑,那么就谈不上“理解”和“交流...  

评分

1.中日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隔阂,是否是因为两方都以如下思考体系为基准:中国和日本都以欧洲作为参考标准来衡量自身和对方,因此,凡是符合的都标记为“先进”,反之则成为了“落后”。换言之,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价依照的却不是两者自身的发展逻辑,那么就谈不上“理解”和“交流...  

用户评价

评分

确实是本好书。

评分

有些见解很好,就是读起来太痛苦了,所谓日式中文?

评分

:K250.7/3164

评分

逻辑体系相当完备,与日本学者的论战,对许多中国人的既有世界观、方法论带来同样的冲击——寻找一条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内在线索。更受益的是情感上的震动,他的问题意识来自日本,落脚于中国,背后还有作为整体的东方。三言两语说不清,继续找他的书来看。被深深吸引。

评分

将诸种概念还原到历史的具体语境中进行重新的界定。不将中国今现代的共和当作与古代传统决裂的过程,而认为是从明清至今的权力分散至乡绅阶层这一传统的延续。洋务运动也必须被纳入到这一环节中来进行理解。近代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兴起主要是应对西方的冲击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反应。民主、民权与社会的建设是中国走向文明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