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口雄三,(1932-2010),生於日本名古屋,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研究生時代師從愛知大學著名支那史傢入矢義高,開始李贄文獻的閱讀和中中思想史研究。先後任東京太學文學部助手、中經琦玉大學講師。東京大學文學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間,他成功地打通瞭東京大學文學部文史哲的學科限製,建立跨學科的對話機製,並在1985年創建瞭“中國——社會與文化”學會。他在2007年牽頭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學者為一體的《硃子語類》譯注刊行委員會,正式啓動《硃子語類》日譯的二十年大五程。退休後任教於大東文化大學文學部,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溝口一生不僅留下具有極大思想衝擊力的著述,而且推動瞭多種國內與國際的大型學術活動。例如與中國學者發起“知識共同體”對話,持續討論戰爭的記憶與責任問題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國前近代思想的屆摺與展開》、《作為方法的中國》、《中國的思想》、《中國的公與私》、《中國的衝擊》等曾主編齣版瞭《中國思想文化事典》,《在亞洲思考》(七捲)翻譯有中國宋代佛教典籍《碧岩錄》和王陽明《傳習錄》等。
本書通過對於李卓吾和陽明學的闡釋,對於中國前近代不同於西方的路嚮進行瞭辨析,認為“在中國思想中存在著不同於歐洲思想史的展開的中國獨自的思想史的展開”,反對一般常見的、以歐洲的曆史展開和價值觀為基準的西方中心論曆史觀,從而在中國內在的思想理路中尋找中國的“近代”及其“屈摺與發展”;他還打破瞭在日本通行的對於李卓吾童心說是個人主義錶現的膚淺說法,把李卓吾晚期的復雜思想,特彆是佛教思想在他身上的獨特體現推嚮對於明代思想本身的解釋。
沟口雄三的《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并不能算是一本十分枯燥无味的书(和很多书比起,算是面目和蔼了)。在这本530页的书中,作者有着自己的语言风格,很特殊,很有趣,有的地方所用的比喻和形容都挺有意思的,你可以说它是“东方化”,也可以说它是“不墨守陈规”,或者说是...
評分20170328 并未读完,大致浏览萧萐父序、译者陈耀文序、作者序、作者后记、译者后记及大致结构。本书的重要价值主要有三点:1.不以西方思想来解释中国思想史进程,从中国本身的思想进程为出发点来构建。 2 以一个理论为出发点,如“私”的观念。论文必须以一个中心点来展开,不...
評分沟口雄三的《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并不能算是一本十分枯燥无味的书(和很多书比起,算是面目和蔼了)。在这本530页的书中,作者有着自己的语言风格,很特殊,很有趣,有的地方所用的比喻和形容都挺有意思的,你可以说它是“东方化”,也可以说它是“不墨守陈规”,或者说是...
評分自一百年前“社会史论战”起,中国历史研究中便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中国能否自发实现现代化?对此的回答各不相同:正统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否认其可能性,但中国则长期有所谓“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即相信自发内生的“萌芽”是存在的,只是被列强入侵的外力摧折了;...
評分沟口雄三的《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并不能算是一本十分枯燥无味的书(和很多书比起,算是面目和蔼了)。在这本530页的书中,作者有着自己的语言风格,很特殊,很有趣,有的地方所用的比喻和形容都挺有意思的,你可以说它是“东方化”,也可以说它是“不墨守陈规”,或者说是...
之前正好讀過王陽明和李贄。做得很細,這是日本學者突齣優點,但有時也易失之瑣細,這點上溝口不如宮崎。如同王陽明之於島田,溝口以學術與生命熱情推至幕前的是李卓吾。溝口認為,陽明的良知是針對裏甲秩序鬆動的秩序重建,非硃熹體製理學的自上而下教化(新民),而是發揮民眾能動性(親民)的鄉村重建;東林黨人及黃宗羲、顧炎武、王船山是從富民主導的鄉村共同體齣發,為民爭利毋寜是為富民爭利;張居正試圖加強中央力量,振興皇帝專製,與東林黨等地方分權矛盾;李贄是在國傢共同體和裏甲框架內,試圖以市民欲望為主體,以民-君臣代替君臣-民,與東林黨等臣-君民矛盾。從宋到明清,是富民試圖從君民一元中分權的過程;再到民國及毛也是政治秩序承擔者從為政階層嚮一般庶民擴展的過程。溝口試圖從中國自身理路中尋找“近代”及其“屈摺與發展”。
评分寫得不錯,但這段用思想史處理太簡化瞭。
评分親切
评分溝口這部書作品,顯然是受島田虔次的影響,不過他不滿,所以寫瞭這樣一部酣暢淋灕的作品。這本書的主人公當然是李贄,而這恰恰是島田的終點。在這部書中,有之後許多作品的影子,比如李卓吾、東林派、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中國近代思想等關鍵問題。這是溝口著作的開始,也是他一生最為重要的作品。
评分可能隻看懂瞭30%,但還是覺得巨好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