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采用人类学田野作业和口述历史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和探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下层的普通人——农民(包括农村女性和老人)、农民工、城市失业下岗工人等群体的生活经历和实践活动。经由国家-社会关系视角和二者互动过程的分析,作为个人经历的微观事实与宏观的社会历史结构之间得以建立联系,我们也可从中获得作为一种文明及其转型过程、机制、逻辑和技术的洞察。
郭于华,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学、口述历史研究;关注社会,主要著作有《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仪式与社会变迁》(主编)、《在乡野中阅读生命》等,及《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作为历史见证的“受苦人”的讲述》等论文多篇。
《倾听底层》作为一本论文集,收集了郭教授从96年到08年来的一部分社会学论文。涉及的范围从对陕北骥村自土改,至人民公社化运动,国家通过怎样的权力技术构建阶级意识,形成国家对农村基层的全面统治,阐述政治运动中仪式的重要作用,再到对上世纪90年代中国拥抱市场化农...
评分 评分这本书刚看完时浑身冷汗,我们小学时候老师最喜欢的就是在课堂上公开对学生拳打脚踢而我们这帮小童作为观众非但没有害怕,反而觉得很刺激,并且从这种残忍的意识中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让老师放心的好学生的崇高感。直到现在,我还没有能完全摆脱这种对残忍的嗜好。这与郭于华老师...
评分《倾听底层》作为一本论文集,收集了郭教授从96年到08年来的一部分社会学论文。涉及的范围从对陕北骥村自土改,至人民公社化运动,国家通过怎样的权力技术构建阶级意识,形成国家对农村基层的全面统治,阐述政治运动中仪式的重要作用,再到对上世纪90年代中国拥抱市场化农...
评分by孟雷 廖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间,中国社会底层的规模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弱势群体”成为了很多人的自我标签,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弱势群体”大多源于社会底层,这个底层究竟有多大?是否是一个可以用数字概括的群体?社...
: D663/0412
评分社会人类学的研究路数,无论是儿童,还是农民,都是通过深度访谈来获取经验素材。文章比较零碎化,时间跨度也比较长。介绍到斯科特,斯科特会考虑到农民对道义和公平的主观解释,以及农民的非制度化的隐秘的反抗模式,这和中国的情况比较相似,接下来理应读他的东西了。
评分郭老师算是我研究方法的启蒙恩师吧,惭愧的是还学得不太好,还要加紧操练
评分让人沉重又兴奋地一本书,内容很沉重。兴奋的是发现了可以参照的研究范本,和相关参考文献
评分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这个时候,天地就崩溃了。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