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導論
第一節兩種中國敘事及其衍生形式
第二節帝國/國傢二元論與歐洲“世界曆史”
第三節天理/公理與曆史
第四節中國的現代認同與帝國的轉化
上捲
第一部
理與物
第一章 天理與時勢
第一節天理與儒學道德評價方式的轉變
第二節禮樂共同體及其道德評價方式
第三節漢唐混閤製度及其道德理想
第四節理的係譜及其政治性
第五節天理與郡縣製國傢
第六節天理與“自然之理勢”
第一章 物的轉變:理學與心學
第一節“物”範疇的轉化
第二節格物緻知論的內在邏輯與知識問題
第三節“性即理”與物之自然
第四節鄉約、宗法與硃子學
第五節硃子學的轉變與心學
第六節此物與物
第七節無、有與經世
第八節新製度論、物的世界與理學的終結
第三章經與史(一)
第一節新禮樂論與經學之成立
第二節經學之轉變
第四章經與史(二)
第一節闢宋與清代未學的興衰
第二節經學、理學與反理學
第三節六經皆史與經學考古學
上捲
第二部
帝國與國傢
第五章內與外(一):禮儀中國的觀息與帝國
第一節禮儀、法律與經學
第二節今文經學與清王朝的法律/製度多元主義
第三節今丈經學與清王朝的閤法性問題
第四節大一統與帝國:從禮儀的視野到輿地學的視野
第六章內與外(二):帝迴與民族國傢
第一節“海洋時代”及其對內陸關係的重構
第二節作為兵書的《海國圖誌)與結構性危機
第三節朝貢體係、中西關係與新夷夏之辨
第四節主權問題:朝貢體係的禮儀關係與國際法
第七章帝國的自我轉化與儒學普遍主義
第一節經學詮釋學與儒學“萬世法”
第二節剋服國傢的大同與嚮大同過渡的國傢
第三節《大同書》的成書年代與早期康有為的公理觀
第四節作為世界管理的“大同”
第五節經學、孔教與國傢
第六節從帝國到主權國傢:‘衝國”的自我轉變
下捲
第一部
公理與反公理
第八章宇宙秩序的重構與自然的公理
第一節嚴復的三個世界
第二節“易的世界”:天演概念與
民族一國傢的現代性方案
第三節“群的世界”:實證的知識譜係與社會的建構
第四節‘名的世界”:歸納法與格物的程序
第五節現代性方案的“科學”構想
第九章道德實踐的嚮度與公理的內在化
第一節梁啓超的調和論及其對現代性的否定與確認
第二節“三代之製”與“諸科之學”(1893―1901)
第三節科學的領域與信仰的領域(1902-1917)
第四節科學與以人為中心的世界(1918―1929)
第十章無我之我與公理的解構
第一節章太炎的個體、自性及其對“公理”的批判
第二節臨時性的個體觀念及其對“公理”的解構
――反現代性的個體概念為什麼又以普遍性為歸宿?
第三節民族一國傢與章太炎政治思想中的個體觀念
――在個體國傢的二元論式中為什麼省略瞭社會?
第四節個體觀念、建立宗教論與‘齊物論”
世界觀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揚棄
一一在無神的現代語境中,什麼是道德的起源?
下捲
第二部
科學話語共同體
第十一章 話語的共同體與科學的分類譜係
第一節“兩種文化”與科學話語共同體
第一節 中國科學社的早期活動與科學傢的政治
第三節世界主義與民族一國傢:
科學話語與“國語”的創製
第四節鬍明復與實證主義科學觀
第五節作為“公理”的科學及其社會展開
第六節現代世界觀與自然一元論的知識分類
第十二章作為科學話語共同體的新文化運動
第一節“五四”啓濛運動的“態度的同一性”
第二節作為價值領域的科學領域
第三節作為科學領域的人文領域
第四節作為反理學的“新理學”
第十三章東西文化論戰與知識/道德二元論的起源
第一節文化現代性的分化
第二節東西文化論戰的兩種敘事模式
第三節東/西二無論及其變體
第四節新舊調和論的産生與時間敘事
第五節總體曆史敘事中的東/西二元論及其消解
第六節總體曆史中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第七節從文化觀的轉變到主體性轉嚮
第十四章知識的分化、教育改製與心性之學
第一節知識問題中被遮蔽的丈化
第二節張君助與知識分化中的主體性問題
第三節知識譜係的分化與社會文化的“閤理化”
第十五章 總論:公理世界觀及其自我瓦解
第一節作為普遍理性的科學與現代社會
第二節科學世界觀的蛻化
第三節現代性問題與晚清思想的意義
第四節作為思想史命題的“科學主義”及其限度
第五節哈耶剋的科學主義概念
第六節作為社會關係的科學
第七節技術統治與啓濛意識形態
附錄一
地方形式、方言土語與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形式”的論爭
第一節作為“民族形式”的“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
一一共産主義運動中的民族主義政治與文學問題
第二節“地方形式”概念的提齣及其背景
一一戰爭對鄉村與都市關係的重構
第三節“地方性”與“全國性”問題
第四節方言問題與現代語言運動
第五節“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否定之否定
附錄二
亞洲想像的譜係
第一節“新亞洲想像”的背景條件
第二節亞洲的衍生性:帝國與國傢、農耕與市場
第三節亞洲概念與民族運動的兩種形式
第四節民主革命的邏輯與“大亞洲主義”
第五節多個曆史世界中的亞洲與東亞文明圈
第六節互動的曆史世界中的亞洲
第七節一個“世界曆史”問題:亞洲、帝國、民族國傢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前言
導論
第一節兩種中國敘事及其衍生形式
第二節帝國/國傢二元論與歐洲“世界曆史”
第三節天理/公理與曆史
l.時勢與時間
2.天理與公理
第四節中國的現代認同與帝國的轉化
1.民族認同的兩種解釋方式
2.中國認同與語言問題
3.儒學與少數民族王朝中的中國認同
4.帝國時代的地域擴張、國際關係與主權問題
5.帝國建設、國傢建設與權力集中的趨勢
上捲
第一部
理與物
......
· · · · · · (
收起)
評分
☆☆☆☆☆
很多人先入为主,听说了这本书有剽窃的嫌疑,因而便舍之而不读了。但是,不读一本书的理由有很多,要想真正翻开一本书的理由有时候却真得找不到,特别是对这样一本“厚重”的著作,就尤其如此了。有时候真的需要静下心来,深入到书中,深入到作者的思考之中,这样,才能找到自...
評分
☆☆☆☆☆
刚开始看了前言,就已经感觉到沉重。我必须一手拿书,一手拿笔记录自己思维的脚步,不然会跟不上作者的速度。
評分
☆☆☆☆☆
很多人先入为主,听说了这本书有剽窃的嫌疑,因而便舍之而不读了。但是,不读一本书的理由有很多,要想真正翻开一本书的理由有时候却真得找不到,特别是对这样一本“厚重”的著作,就尤其如此了。有时候真的需要静下心来,深入到书中,深入到作者的思考之中,这样,才能找到自...
評分
☆☆☆☆☆
摘要:长达十多年的持续思考和研究,经历了一系列的时局动荡和不同地域的游历,使此书得以重新阐明中国历史和文化在长时段里发展的隐秘轨迹,并提供了一个新的叙述方式来突破现存的中国研究范式。在中国,这部著作的出版是一件文化盛事,影响并不限于学界,也波及了广大的普通读...
評分
☆☆☆☆☆
前些日子,每天都有不少网友以严厉的口气,命令我去“好好读读”汪晖先生的“皇皇巨著”《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靳大成先生也在4月7日的《中华读书报》上著文说:“王彬彬先生如果有兴趣,可以把汪晖成熟后的著作找来读读(这些书在书店里很好找),回应一下汪晖近十年来提出...